中新網合肥7月20日電 (劉浩 周立豪)20日,隨著預臭氧單體結構最后一塊頂板澆筑完成,標志著由中建一局承建的安徽省長豐縣龍門寺中心水廠項目39個單體全部封頂。該項目為安徽首個采用EPCO(集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為一體)模式建造的水廠項目,擁有超大型湖泊取水泵船,長53米,寬18米,高11米,重量達1200噸。
該水廠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2.95萬平方米,包含取、輸水工程,凈水廠工程及95千米的配套管網等,日輸水最大可達30萬噸,建成后將解決縣域內70余萬群眾的飲用水問題,有效緩解長豐縣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帶來的生活生產用水問題。
“長豐作為合肥的北邊門戶,近年來,隨著鄉鎮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工業生產、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供水的要求和標準愈來愈高。預計2030年全縣共有人口約13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88萬人,農村人口約46萬人,現有取、供水設施和供水能力與城市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建立城鄉統籌、設施完備的供水工程體系已迫在眉睫。”長豐縣供水集團副總經理甄元丁介紹。
早在2017年,長豐縣兼并收購以民營為主體的13家小水廠,將其納入政府統一管理,構建城鄉一體化的供水體系,但日輸水量也僅有12萬噸。2020年11月,縣域常住人口已突破78萬人,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該水廠建成后可從瓦埠湖取水,將充沛、優質的水資源調入到縣內,為逾百萬群眾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從根本解決長豐縣供水供需矛盾,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考慮到‘引江濟淮’工程完成后,注入瓦埠湖水質的不可預見性,我們延續了亳州城南地表水廠一標段的建造工藝,在常規處理完成后進行水的深度處理。”龍門寺中心水廠項目負責人尹小武說,“流進水廠的湖水經過預臭氧殺藻、除味,加藥混合后,V型濾池針對濁水的再次過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精益建造工藝的要求也十分苛刻。”
據介紹,V型濾池具有含污能力強、過濾周期長等特點,可以過濾、吸附水中85%以上的細菌與雜質,即便汛期濁水輸入,經過預臭氧接觸池、機械混合池、折板反應、V型濾池后,再通過后臭氧接觸池、活性炭濾池的深度處理,可確保出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的106項標準。嚴控精度后的濾池滿負荷運轉下,水資源利用率可達95%以上,日節水可達6000噸,讓優質自來水流進千家萬戶。
據了解,安徽省長豐縣龍門寺中心水廠建成后,通過自動化管控與專業化運營,不僅能解決長豐縣經濟可持續發展中供水不足問題,也可抵御洪水、風壓和雪壓,抗震防烈度為7度,在有災時依然能將水源輸送至千家萬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