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烏蘭察布7月25日電 題:內蒙古牧民其其格變形記:傳統老手藝成致富新“法寶”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小時候最喜歡吃各種風味奶制品,百吃不厭、回味無窮,現在制作奶制品不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我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從餐桌美食到致富產業,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堿灘村牧業隊的其其格將傳統民族飲食變成了致富新“法寶”。
察干伊德,蒙語意為白色的食物,即奶制品,是生活在草原的牧民家庭必備的食品。制作奶制品也是草原牧民最拿手的一門手藝,是用馬、牛、羊和駱駝的天然純奶制成的,曾被稱為“百食之長”。無論居家餐飲,還是宴賓待客,都是不可缺少的美食。因地區不同,其品種和制作方法也不盡相同,主要有奶皮子、奶油、奶酪、奶豆腐等。
其其格是堿灘村牧民,從小就熟練掌握制作奶制品的技藝。“早些年,我們夫妻倆沒有固定工作,孩子又在上學,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就想著把奶食制作這門傳統技藝重新撿起來。”
圖為其其格在廠房忙碌。 李寧 攝2010年,其其格夫婦商量再三,在自家的一間小平房里開始了他們的奶制品制、銷事業。“當時村里的牛奶賣不出去,但牛奶質量好,我們就把同村牧民的牛奶全部收購過來。”當時其其格每天天不亮就去收牛奶,回來進行發酵、熬制、晾曬,銷售。
從牛奶發酵到成品晾曬,一滴牛奶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成為醇香濃郁的奶制品。其其格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奶食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
2019年,隨著奶制品事業越來越紅火,其其格注冊了商標,創辦奶食品加工廠,產品技術、改造、質量和管理上都得到了完善和發展。
走進其其格的廠房,窗明幾凈、嚴格分區的加工車間依次排開,整潔的加工環境打破了人們對傳統手工作坊的固有印象。
圖為整齊排列的鮮奶。 李寧 攝秉承傳統技藝,其其格堅持采用蒙古族最原始的工藝來制作奶食品,雖然耗時又耗力,但味道純正,她家的奶食品格外受顧客青睞,訂單常常供不應求。
“只有用雙手制作出的奶食,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有靈魂的好奶食。”得益于工藝傳統、原料純正、味道鮮美,其其格家的奶食品銷路越來越廣,年收入可達40余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奶食品大戶。
然而,在其其格看來,奶食品暢銷的背后除了精湛的手藝,秘訣還藏在創新上。“我參加了各類奶食品加工技能培訓,注重技術創新與提高,豐富產品種類,跟得上時代,適應現代人的需求。”
如今,其其格的奶制品產業越做越大,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她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業振興暨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現場會,勇奪桂冠。
圖為工廠的人正在工作。 李寧 攝致富不忘鄉鄰,為帶動鄉親們增收就業,其其格的工廠不僅吸納了當地村民來打工,同時無償教授想創業的村民手工技藝,幫助村民解決困難、增加收入。
村民梁金蓮就是其中之一。“每個月在家門口上班,就能掙三四千元,也方便照顧家,感覺現在的生活很幸福。”
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內蒙古農村牧區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創業創新環境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牧民群眾通過勤勞創業實現了增收致富。
“努力會有回報,付出會被看到。如今的政策好,只要肯吃苦,腦子活,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就一定會有收獲。”其其格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