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 題:習言道丨習近平眼中的“關鍵力量”為何是它?
記者 王恩博
動一動手指,知天下事;揮一揮手機,支付到賬;點一點屏幕,好物到家……
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正愈加便捷、高效。變化之深刻,堪稱翻天覆地。催生這一系列巨變的,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眼中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
這種新興經濟形態,早就進入了他的視野。長期以來,習近平一直重視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
2000年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就提出建設“數字福建”,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間又提出建設“數字浙江”。中共十八大以來,他更多次強調要發展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從這樣極具分量的判斷中,不難讀出中國最高領導人為何對此念茲在茲。
“關鍵”二字,何處體現?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習近平一一細數: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推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一言以蔽之,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
當下的中國,從“四處開花”的5G基站,到全球組網的北斗系統,再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涌現出一大批獨角獸企業,數字經濟已滲透至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并占據重要地位。發展數字經濟,也被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7年到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2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3.6%,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32.9%提升至39.8%。根據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數據,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隨著數字跳動,發展的基礎在牢固、難點在突破、空間在拓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中國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不規范的苗頭和趨勢。基于對這種新興經濟形態的長期觀察,習近平直指要害,“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而且違反法律法規、對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構成威脅,必須堅決糾正和治理。”
立足當下,將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在走快的同時如何走穩、走好?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這是習近平的思考。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由此延伸出的道路,既呼應了中國發展階段的新變化,也契合了當下百年變局的新現實。
有觀察家指出,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共同富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提供了新的路徑和實現機制。各方也正充分認識到,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
恰是在此特殊時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中國數字經濟,點燃這臺發展引擎,“關鍵”二字更為凸顯。
正如習近平說的那樣:抓住機遇,贏得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