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衛健委:“十四五”期間總人口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8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刊登了題為《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的文章,署名為“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文章指出,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十四五”期間總人口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談及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人口工作取得的成效,文章提到,人口發展態勢得到改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至14歲少兒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2010年的16.60%提高到2020年的17.95%。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由政策調整前的35%左右提高到近年來的55%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從2010年的118降至2020年的111左右,逐步趨于正常水平。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0年的74.83歲提高到2020年的77.93歲,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08年提高到2020年的9.9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49.68%上升到2020年的63.89%。
文章還提到,優生優育水平明顯提升。全面推行母嬰安全五項制度,推行妊娠風險評估和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建立健全覆蓋全國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網絡。截至目前,全國建成3364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3070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落實孕產期保健服務和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規范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積極促進兒童早期發展。
2021年,孕產婦死亡率降至16.1/10萬,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5.0‰和7.1‰,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2021年與2011年相比,孕產婦死亡率降幅為38%,嬰兒死亡率降幅為5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幅為54%。
文章表示,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在城鄉全面推行計劃生育,經過幾十年努力,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轉變,有力支撐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顯著改善了民眾的生存和發展狀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章也指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著深刻而復雜的形勢變化: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隨著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生育水平持續走低,近年來總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低生育率成為影響中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
此外,老齡化程度加深,預計2035年前后進入人口重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30%);家庭小型化,2020年平均家庭戶規模降至2.62人,較2010年減少了0.48人,養老和撫幼功能弱化;區域不平衡,一些生態脆弱、資源匱乏地區人口與發展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