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8月1日電 (李雋)1日,記者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自2019年7月,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赴青支援。三年來,各支援方爭取援青資金78.89億元,按照援青資金80%面向民生、80%面向基層的總體要求,實施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特色產業發展、旅游、教育、衛生等各領域項目1274個,重點解決了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水、電、路、暖、醫等民生問題。
三年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立足受援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資金、技術、管理和市場等領域探索實施生態畜牧業、文化旅游業、特色種植業、商貿服務業等產業支援項目,累計簽訂產業發展、能源開發、城市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協議181個。
對口支援工作實現人才智力援青由點對點幫扶向搭平臺、匯資源、帶隊伍、強基礎轉變,為受援地打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圖為山東援青醫院揭牌。(資料圖) 海北宣傳部供圖據悉,以“組團式”援青為牽引,各支援方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工作領域,積極為受援地干部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教育服務。開展醫療新技術新項目622個,填補各州空白256項,組建專科聯盟28個。用于學校建設、設施改善、遠程教育等方面的資金超過10.6億元,異地辦班招生人數15993人。
同時,加大基本公共服務補短板投入,累計新建和改建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37.25萬平方米,改善2.44萬戶農牧民住房和12.52萬人安全飲水條件,修建農村道路632公里,鋪設給排水管網413公里,新建和改建廁所13564座,安裝太陽能路燈4767盞。
在對口支援工作中北京市建立兩地師生常態化交流機制,打造“感恩祖國·圓夢北京”“京玉少年手拉手”夏令營等品牌活動;天津市定期組織黃南州各類人才、青少年、鄉村干部、致富帶頭人、民族團結模范等到天津參觀學習;上海市與果洛州共同打造《從黃河到長江》主題音樂會,在全國進行巡演。江蘇省與海南州共同制作原創民族音樂劇,全面展示江蘇干部投身援青事業的感人事跡;浙江省建設完成浙江援青陳列館、天峻黨史教育館,打造“兩山”理念轉化陳列館、海西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覽館;山東省組織呂劇、民族歌劇赴青巡演,打造援青題材電影,舉辦“20萬人游海北”暨援青文旅聯盟“千車萬人青海行”等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