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地 遼寧大學東北振興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指出,推動東北振興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東北地區要牢牢把握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重要使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
今年是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黨領導東北地區振興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東北振興也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從國際形勢看,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加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持續實施科技封鎖。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對中國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也有利于東北將科教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從國內發展現狀看,東北全面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地區仍處在爬坡過坎的困難時期,迫切需要發揮比較優勢,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振興新突破,為國家重大戰略發展提供支撐作用。
堅持把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作為全面振興的重要使命。具體來說,東北地區要進一步筑牢維護國防安全的軍工生產重要基地,維護糧食安全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基地,維護生態安全的北方生態安全重要屏障,維護能源安全的重要能源基地和進口能源通道,以及維護產業安全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基地。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東北全面振興的首要任務,東北要進一步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堅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
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要從以下幾方面全面發力:
首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一是要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主線,加快推動東北地區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二是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整合和優化科教創新資源,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組織企業牽頭構建創新聯合體。加強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三是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布局,積極發展臨港臨空產業、冰雪經濟產業等特色產業。四是要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層次推進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著力提升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創新央地合作模式,加強中央企業與東北地區開展全方位合作。
其次,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加大人才振興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發展,人才是關鍵。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加快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基礎學科投入力度,建設一批高水平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圍繞國家戰略需要、東北振興需要,加強一流學科建設,打造國家級人才中心、科技中心和創新高地。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要著眼國家戰略需要、適應產業轉型升級方向,著力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優化人才引育環境,建立起有利于人才發展成長的軟環境。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發現機制、吸引機制、評價機制和培育機制。打造更多創業創新平臺,支持東北留住人才、引進人才。
最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的領導貫穿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加強東北地區各級黨組織和領導班子建設,為實現東北振興新突破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不斷優化政治生態,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干事創業熱情,激勵廣大干部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中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