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 (國璇)“中非兩大區域間的合作,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典型觀察窗口和實驗平臺。”近日,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非在務實合作和理念交流上成果豐碩,顯示了中國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議正在從一方的倡議轉化為多邊的行動。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劉鴻武認為,全球發展倡議是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延伸與拓展,二者都將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從一個積貧積弱的人口大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本身是世界發展的奇跡。全球發展倡議來自中國,并汲取各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對國際社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他表示,作為中國為世界貢獻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各界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也因其反映了在“全球南方”的崛起過程中,廣大發展中國家將發展議題置于國際合作議程中心位置的強烈呼聲。
“中非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先試,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典型觀察窗口和實驗平臺,為南南合作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示范樣板。”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開港運營,津巴布韋和安哥拉國際機場航站樓順利落成,科特迪瓦科科迪橋建成通車……劉鴻武認為,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全球發展倡議惠及非洲人民,為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今年3月,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舉行的中非智庫論壇第十三屆會議上,中國和非洲學者發表了《中非智庫關于深化全球發展合作的共識》,又稱“中非達累斯薩拉姆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中非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相互支持堅定有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方積極支持非洲一體化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技術、融資、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劉鴻武認為,正是因為中非全面合作取得累累碩果,且積累了寶貴經驗,中非關于發展理念的深度互動才水到渠成。
“‘共識’是首個誕生于南方而非北方強加的國際共識,表明了‘全球南方’自主意識和發展能力的提升。”劉鴻武表示,“共識”強調堅持發展優先,并提出探索獨立自主、互尊互鑒、以民為本的發展道路。這顯示了中非雙方對于各國發展道路選擇的靈活和務實態度,有助于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劉鴻武指出,非洲在人口規模、國土面積、資源稟賦、未來市場開發潛力等方面均屬于“潛在的崛起大陸”,會在未來世界發展格局中扮演更特殊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第二屆高級別會議將于7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劉鴻武認為,會議的召開有助于中非將“共識”進一步融入雙方的務實合作,推動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例如,完善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機制,強化中國與不同非洲國家、不同次區域以及非洲聯盟的合作;搭建地方平臺,各省市結合自身產業和地域特點,走出富有特色的對非合作之路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