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平潭11月5日電 (記者 閆旭)《中國—島嶼國家海洋防災減災合作計劃》(2025—2030)(以下簡稱《合作計劃》)5日在福建平潭發布,描繪了未來5年中國與島嶼國家在海洋防災減災領域的合作愿景。
由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共同主辦的中國—島嶼國家海洋合作論壇,當天在平潭舉行。《合作計劃》在此次論壇上發布。
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主任張海峰介紹,根據《合作計劃》,中國與島嶼國家將聯合制定“海島管理工具包”,打造小而美的“海洋空間規劃+藍色經濟示范項目”,建立“藍色數據伙伴關系”,實施“藍色市民倡議”,共同建設海洋防災減災合作分中心。
中國與島嶼國家將加強在海洋環境觀測預報、海洋災害預警監測、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藍色經濟、人才培養與能力建設等領域合作研究,不斷提高島嶼國家在氣候韌性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能力,使中國與島嶼國家合作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挑戰的典范。
《合作計劃》將有效整合資源、協調行動,在綜合性、多層次互聯互通的框架下,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島嶼國家海洋管理部門及科研院所攜手實施相關合作項目。合作機制包括:協調與協同式管理,交流對話與智力支持,多方參與能力建設,資金支持。
張海峰表示,《合作計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行動導向,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繼續深化現有領域合作同時,不斷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穩步推進中國與島嶼國家海洋合作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