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11月6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創新性地利用飛秒激光元素摻雜與循環低溫退火相結合的加工處理技術,打造出無需有機涂層也可實現持久保持的超疏水金屬表面。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超疏水現象。比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水上行走而不劃破水面的昆蟲,都是因為具備超疏水性能的緣故。金屬表面超疏水在自清潔、防腐、減阻和防冰等領域有著廣闊應用前景。
仿生蟻穴微結構中形成次晶態的自激活超疏水金屬表面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供圖)當前,金屬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實現大都依賴于傳統的二元協同設計思想,即首先在材料表面制作微/納米結構,然后再采用低表面能有機物進行修飾,但是這種方法在實際腐蝕性環境中容易遭受侵蝕性離子的滲透,從而引發超疏水化學耐久性的顯著下降。
對此,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微納光子學與材料國際實驗室楊建軍團隊提出了飛秒激光元素摻雜微納結構(FLEM)與循環低溫退火(RLA)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金屬鋁合金表面構建了一種以次晶相態為主導的仿生蟻穴狀結構(BAT),成功實現了高效穩定的自啟動超疏水效果。
實驗結果表明,以這種新方法制造的金屬樣品在長達2000小時的腐蝕性鹽水浸泡后,表面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超疏水性能,甚至在經過強烈的電化學反應測試后,材料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也依然能夠保持,實驗測得的腐蝕電流較未加工樣品表面降低了5個數量級。
據悉,這一突破不僅為超疏水領域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還為基于原子尺度調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設計與開發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