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2月11日電 (記者 馮志軍)為最大限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全力鞏固提升“蘭州藍”的治理水平,中國大氣治污“范本”城市蘭州建立了無人機全域巡航取證體系,在城市主要入口和路段安裝尾氣遙感監測設備,重點鄉鎮建成多個視頻監控點位,精準抓拍各類煙塵、尾氣、粉塵、火點等污染行為。
甘肅省政府新聞辦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披露上述消息。據介紹,蘭州還建立了環境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體系,發揮535套六參數微觀站和20套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站,對6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實現時空動態變化趨勢分析、追根溯源。
“冬季供暖形成以熱電聯產、余熱回收為主,天然氣為輔,地熱源、污水源等新能源為補充的供熱能源結構。”蘭州市副市長段廷智表示,今年以來,蘭州從產業、燃煤、交通、面源、能力、生態六大治理方面,推出44項重點措施,強化“人防+技防”手段,持續開展巡查督導,多角度、全方位巡查各類污染源。
7月29日,蘭州雁灘公園里的“蘭州藍”景色。劉可 攝據統計,截至12月8日,今年蘭州市優良天數285天、同比增加19天,優良天數比率83.1%,同比增長5.3個百分點;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38、同比改善5%;未發生人為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六項污染物濃度同比下降,空氣質量呈明顯改善態勢。
段廷智表示,蘭州還持續加強生態治理,近年來新增、改造城市綠地300余公頃,在200余條各類城市道路補植補栽行道樹萬余株,建成百余座口袋公園,全面提升蘭州市城市園林綠化品質,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為生態環境保護夯實基礎。
作為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蘭州曾一度成為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以來,通過減排、壓煤、除塵等一系列“鐵腕治污”措施,終于摘掉“黑帽子”重現藍天。“蘭州藍”的治污經驗亦成為內地“范本”,先后有數百個城市前往當地學習經驗與做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