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2月25日電 題:青藏、川藏“兩路”如何從歷史走向未來?
——專訪重慶交通大學教授王戎
作者 王利文 趙朗 李江寧
70年前,綿延4360公里的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建成通車,11萬筑路者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創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的奇跡。70年后的今天,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12.33萬公里,建成以拉薩為中心,內連川、滇、青、新等地,外接尼泊爾的公路大通道,也實現了文明的相互交融。
“兩路”的建成通車有哪些歷史與現實意義?它如何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如今通車70載的“兩路”如何從歷史走向未來?近日,重慶交通大學教授王戎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兩路”的建成通車對西藏及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
王戎:“兩路”建成通車,對于促進西藏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改善、民族團結進步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兩路”是入藏交通大動脈,其通車開創了西藏交通運輸的新紀元。各種物資隨著“兩路”的延伸源源不斷運往西藏及四川、青海的民族地區,迅速促進沿線經濟繁榮發展和民眾生活改善,推動城鄉面貌改觀。
“兩路”建成通車帶動了沿線的城市化發展,工廠、學校、醫院、交通運輸站、文化設施等相繼興建。沿著“兩路”,大批教育、科技、醫療衛生人員奔赴西藏、建設西藏、扎根西藏;西藏及周邊地區各族民眾由便利的交通外出深造,學成歸來后成為各行業建設發展的新生力量,推動和加快了當地發展。
“兩路”建成通車,使西藏及周邊地區教育事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西藏第一所師資培訓學校、第一所大學相繼創辦。到2023年,西藏高等教育普通本專科在校生43092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78%。交通運輸事業為西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新社記者:“兩路”的建成開通在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文化交流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對沿線和當地旅游業發展及居民生活有何深遠影響?
王戎:“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修筑“兩路”的過程是推進民族團結的過程,沿線11萬各族民眾團結一致、不畏艱難的筑路的精神,很大程度來源于對中華民族的深刻認同,并鑄就了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
“兩路”的開通打破了地域阻隔,推動了各民族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多領域的互助發展;“兩路”沿線各民族地區聯系日益緊密,加深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奮進的情感聯系和文化認同。
隨著交通日漸便捷,“兩路”日益成為重要旅游通道、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此生必駕318”是很多自駕愛好者的目標;青藏公路上,“天空之境”茶卡鹽湖所在地茶卡鎮,成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川藏公路上,西藏林芝的旅游業已是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西藏2023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51.46億元人民幣。一方面,旅游業已發展成為川青藏地區第三產業的龍頭和地區經濟的支柱之一,讓當地民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旅游業發展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各民族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新社記者:“兩路”修建過程中克服了哪些難關?這些經驗對后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啟示?
王戎:修筑“兩路”的工程極其浩大、環境極其艱險、施工極為困難、工具極為簡陋、生活極為艱苦。“兩路”修筑過程中,筑路大軍戰勝陰雨綿綿滑坡不斷的二郎山,打通“飛鳥難過”的雀兒山,跨越怒江天險,奮戰波密泥石流;翻越唐古拉山,跨越通天河,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劈開千年石峽羊八井,創造了人類公路修建史上的奇跡。
青藏公路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極寒缺氧,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被稱為“人類生命禁區”。青藏高原是全球高海拔多年凍土集中分布的地區,為攻克解決這一世界級難題,三代科研人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青藏高原接力傳承,實現了世界首例在高寒高海拔凍土區鋪設黑色等級路面,成為人類筑路史上第一條穿越高原凍土區的二級公路。這一科研成果支撐建設了中國第一條高寒高海拔地區的高速公路共玉高速建設,也為青藏鐵路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川藏公路穿越二郎山、雀兒山等14座大山,其中13座在海拔4000米雪線以上;橫跨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薩河等大江險河;橫穿龍門山、通麥等斷裂帶。沿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堪稱“地質災害博物館”。在山勢陡峭的怒江沿岸,業拉山埡口海拔高達4658米,怒江河谷海拔僅1800米,而行車要求的最大縱波不能超過8%。工程技術人員走遍怒江沿線所有可能的線路,最后設計出了“怒江72道拐”。在色季拉山口,工程技術人員提出“路線宜改在長有針葉樹林的陰山坡上”的方案,為川藏公路建設減少了40多萬立方米的填挖工程量,為1954年年底實現通車創造了先決條件。
中新社記者:“兩路”開通對于促進沿線公路、鐵路及航空發展,國際貿易及面向南亞國家的開放有哪些作用?又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發揮更大作用?
王戎:“兩路”的開通促進了沿線公路、鐵路、航空發展。“兩路”通車30年時,西藏不僅有川藏、青藏、新藏和滇藏公路,還有了通向國外的中尼公路;2013年,墨脫公路通車,結束了中國最后一個縣不通公路的歷史。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2021年,拉林鐵路開通運營,復興號動車組駛上雪域高原。由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拉林鐵路構成的西藏鐵路“Y”字形主骨架,成為雪域高原上亮麗的“天路”風景線。1965年,西藏正式通航。西藏民航從無到有,目前西藏已建成8座機場,形成以拉薩貢嘎國際機場為中心、輻射中國主要大中城市及尼泊爾加德滿都的航線網絡。
西藏地處中國西南邊疆,與印度、尼泊爾等國接壤,是中國面向南亞開放的大通道、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西藏作為古絲綢之路南方分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歷史上就是中國與南亞各國交往的重要門戶,在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中國西部內陸地區與南海、印度洋等海域的重要物流通道。“兩路”將雪域高原與祖國大家庭緊緊聯系在一起,加上青藏鐵路,也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契機加大對外開放,能進一步促進區域間交通、物流、商貿、產業的互聯互通和深度融合以及國際合作。更多“中國制造”“中國智造”走向南亞市場,來自南亞的物資商品又從這里進入中國,使這條國際物流大通道成為民族團結之路、文明進步之路、共同富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