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2月30日電 (記者 鐘旖)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新業態蓬勃興起,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從業人數逐年上升,如何給予他們更多關愛保障?記者30日從重慶市沙坪壩區召開的“騎手友好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當地已協調推動全區756個小區簡化出入程序、開放地下車行通道,建成“騎手友好小區”,為騎手群體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權益保護。
“目前,該區日均跑單騎手有5300余人,日均外賣訂單量11.8萬單,均居全市前列。”沙坪壩區政府副區長趙祺介紹,2024年5月,沙坪壩區已在全市率先啟動“騎手友好街區”建設,召集組織、社會工作、住建、市場監管、工會等18個部門組建工作專班,充分發揮政企合作優勢,共同加強騎手管理、關愛服務。
圖為重慶市沙坪壩區渝碚路街道新體村社區一小區,騎手在看騎手地圖。沙坪壩區融媒體中心供圖經過深入調研,沙坪壩區梳理了騎手面臨的“進門難”“找路難”“停車難”“充換電難”“休息難”“就餐難”“融入難”和“發展難”等8大類問題,通過系統實施人際友好、治理友好、未來友好三項行動,打造暖“新”驛站、暖“新”食堂、暖“新”商戶、友好醫院、友好校園、友好景區等10類友好場景單元,靶向發力提供暖“新”服務。
比如針對“停車難”,沙坪壩區在商圈、居民區等配送始末端,劃設“騎手友好停車位”400余個,為騎手平均節約配送時間達2分鐘;又如針對“就餐難”,依托社區食堂、餐飲企業,共建30個暖“新”食堂及近200戶暖“新”商戶,提供延時供餐、優惠就餐等服務。
圖為重慶市沙坪壩區渝碚路街道楊梨路的暖“新”驛站。沙坪壩區融媒體中心供圖隨著新就業群體的社會認同感、職業獲得感、城市歸屬感不斷增強,沙坪壩區官方表示,該區將持續通過體系化建設,打造更多友好場景,釋放更多溫情善意,給予更多理解寬容,讓“城市對騎手更友好,騎手在城市更有為”。
具體包括,結合騎手日常高頻需求,進一步把暖“新”商戶范圍逐步延伸至藥店、理發店、電動車檢修店等領域;建立激勵嘉許機制,開展“最美紅巖騎手”選樹,推動更多的新就業群體加入兼職網格員;建設集成多種功能的“一站式”服務綜合體,把小區、樓宇、景區、醫院、學校、工地等建成友好型社會單元,力爭在2025年底打造完成300個暖“新”驛站、45個暖“新”食堂、500個暖“新”商戶,新建600個騎手友好停車位、84個友好小區,實現騎手友好校園、騎手友好醫院全覆蓋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