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月22日電 (記者 沙見龍 趙曉)“從2020年起,我們連續主辦五屆齊魯國際護理學術論壇。來自中國、美國、新加坡、英國等眾多國家及地區的專家學者共同授課,為護理界學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累計吸引18萬余人次參會。”
正在濟南舉行的山東省兩會上,談起醫療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護理部主任、護理與康復學院副院長曹英娟細數“家珍”。
圖為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護理部主任、護理與康復學院副院長曹英娟。沙見龍 攝在護理一線深耕30多年,曹英娟多次帶領該院護理團隊赴世界各地參加各類護理國際會議,與國際學者探討護理學科的發展趨勢、創新理念與實踐模式,積極推動護理學科發展和進步。在國際人才培養方面,她作為導師培養了山東大學國際碩士、博士研究生共3名。
2024年,曹英娟作為第一主編主辦了具有國際化特色的Healthcare and Rehabilitation英文期刊,舉辦六期“齊魯國際學術”講座,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進行授課,吸引國內外14萬余人次的學者參會,在健康照護與康復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
幾十年的一線工作讓曹英娟深切感受到,健康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礎,而護理專業是服務這個基礎的“基礎”,所以一定要“心懷如履薄冰的謹慎,常有居安思危的憂患”,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努力提高護理同質化水平,擦亮齊魯護理品牌。
“盡快打造具有齊魯特色的護理服務品牌”正是曹英娟此次參加山東省兩會提出的重要建議。在她看來,山東在護理領域有著深厚底蘊與穩固扎實的發展基礎:省內諸多醫學院校輸送了大量專業素養深厚、實踐能力出色的護理人才,大量醫療機構探索構建起相對完善、科學合理的護理模式與規范體系。
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健康照護需求暴增,健康照護隊伍存在明顯缺口,專業護理人員數量遠不能滿足需求,山東面臨巨大壓力。曹英娟建議,要在系統規劃、隊伍建設等方面下大力氣,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滿足民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其中,要注重加速創新、促進轉化,大力支持智能護理輔助設備、老年康復護理器具等發明創造的轉化與應用。
此外,要注重強基固本,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加大護理專業教育投入,設立專項教育資金,改善教學設施、設備;課程設置要貼合臨床及行業走向,針對老年護理等重點領域,在夯實專業知識基礎上,增加交叉學科知識比重,如開設“老年護理心理學”“老年臨床營養護理”課程,強化實踐教學。
曹英娟還建議山東完善護理人員薪酬待遇,構建績效考核機制,依據工作質量、強度、患者滿意度評定薪酬;對偏遠地區、基層崗位、急危重癥等護理崗位給予補貼,鼓勵人才流動,平衡人才分布;拓寬晉升渠道,增設護理管理、護理科研等晉升通道,“讓護理人員憑借自身優勢選擇發展道路,緩解健康照護隊伍人才短缺的困境”。
從全國護理工作會議召開到護理學被納入國控專業,再到發布《關于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優化護理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文件……2024年,中國在國家層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這讓曹英娟感受到中國護理事業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也更堅定了她致力于打造特色護理品牌、助推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世界范圍內護理學科互鑒發展的信心。
2025年,曹英娟將帶領團隊繼續夯實專業發展交流平臺,為國內外護理學者搭建優質學術交流平臺;與坦桑尼亞攜手開展更深入、持久的交流合作項目,以該國為基點,建立助產士培訓基地,制定助產士培養標準,并向周邊國家輻射,為其培養高素質的助產士人才,降低非洲國家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促進世界婦女兒童健康事業發展。同時,還將開展一系列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探索護理學科在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發展路徑,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