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23日電 (郭其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浙江杭州富陽區富春街道以富春江為名,城區沿江而建,一派江燈漁火。
一路向西,離江越遠,離山越近,這里有富春街道唯一一個被叫做“山里”的村莊——宵井村,村里的杭派民居被譽為“藏在山里的水墨江南”。
宵井村山谷蒼翠、白墻黛瓦,儼然一個“桃花源”。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里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有愛國教育基地抗戰陣亡將士陵園和抗戰史料陳列館,還有弘一法師修行地貝山寺和弘一古道等文旅資源。
杭州富陽宵井村。受訪者 供圖如何讓這些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近年來,民盟杭州市委會以民盟中央“留住鄉愁”行動為契機,發揮界別特色優勢,通過文化幫扶,助力宵井村挖掘村史文化、梳理鄉村根脈、編撰史志叢書等。
在杭州民盟的推動下,宵井村成為富陽區首批文化特派員下派村,富陽民盟也成為浙江首個以民主黨派團隊名義加入的文化特派員。
“宵井村不僅是一方風水寶地,還有著寶貴的名人足跡和歷史文化故事,讓人沒想到。”從去年6月開始,民盟文史專家劉大培已先后六次來到村里,每一次他都有不同的收獲。
“比如我們了解到一位出生于宵井村的少將孫仁山,他投筆從戎參加過淞滬抗戰,還曾設法營救過多位中共抗日將領,是一位有著深厚家國情懷的將軍。”劉大培認為,這些名人資源和歷史故事都值得進一步挖掘梳理,讓更多人知道宵井村的精神文化內核。
有了前期的走訪積累,劉大培表示為宵井村寫一本“村史”已胸有成竹。在他看來,《宵井村史》不同于一般的村史或村志,它更像是一本關于宵井村的小百科全書。
民盟文史專家劉大培在宵井村走訪。受訪者 供圖作為宵井村的文化特派員,富陽民盟積極發揮黨派力量,盟員們各盡所能,因地制宜挖掘村組織和村民的具體需求,推出系列文化項目與服務。
“圍繞‘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充分調動盟內外資源,一方面組織盟員專家和富陽當地文化人士為鄉村文化精神和民俗民風提煉筑魂,另一方面共同策劃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宵井村全面振興。”民盟富陽區基層委副主委董旭萍介紹。
如今,各級民盟組織定期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醫療等服務活動,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深入跟進1-2個產業項目,切實提供科技幫扶;爭取文化資源、牽線文化大師,指導培育新時代草根文化人……
2024年,宵井村還成為民盟浙江省委會“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
“人文生態山水游,詩意田園宵井走。”在富春山水間,昔日的窮“山里”變成了如今的“桃花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