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市民邢衛鋒展示不動產權證書。受訪者供圖
“當時把‘紅本本’拿到手,心里就踏實了。這是自有房屋產權的證明,保護了我們不動產權益人財產權利。”回想起十年前拿到全國首張不動產權證書那一刻,徐州市民邢衛鋒難掩內心的激動。
以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施行為起點,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落地實施。十年來,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各地有序推進不動產“上戶口”。
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有773個重點區域實現自然資源登簿“上戶口”,涉及25個省份,覆蓋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國家重點林區、水流、濕地、森林、無居民海島、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自然生態空間和自然資源。
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創新,江蘇整省實現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常規登記業務實現當日辦結,首推貸款、抵押登記申請銀行便民點一站式辦理,首創稅費“一次收繳、后臺分賬”,先行實現“交房即發證”……
“在過去,辦房產證要到房管局,辦土地證要到國土局,有的還要做交易產權評估,評估完價格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交易。”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一級主任科員趙繼強說,現在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5個工作日內辦結,比2015年的30個工作日壓縮了83%。
“這十年里,我看著不動產登記的程序越來越簡化,效率越來越高,服務也越來越貼心,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高效、便捷、優質的登記服務。”邢衛鋒說。
不動產涉及稅務、司法等多個部門,如何減環節、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通過深化稅務、登記業務高效協同,推進不動產登記信息與稅收信息互聯互通,將不動產登記信息作為核稅依據,推動綜合窗口向“一窗辦理、集成服務”升級。目前,全國設置綜合受理窗口1.2萬多個,向銀行、法院、公證等機構及鄉鎮延伸服務點11萬多個。
在北京,綜合窗口即可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繳納稅款和登記費以及領取證書全流程業務;上海將不動產登記費及所涉稅費合并為一筆訂單支付,精簡申請材料,實現不動產登記、交易、納稅信息采集“三表合一”;重慶登記系統與住建、稅務業務系統互聯、信息互通,收取稅費后推送完稅信息,登記機構當場登簿、繕發證書;廣州設置企業專窗,實現涉企存量房轉移登記等業務“1窗1人1套資料1個環節辦結”。
不動產登記跨省跨市,如何縮減辦理流程,把服務辦進群眾心里?
“徐州發布了蘇魯豫皖四省第一本‘跨省通辦’證書,通過信息平臺共享,兼備長三角虛擬窗口,實現蘇皖魯豫四省十市的‘跨省通辦’業務。”徐州市自然資源登記中心永安分中心主任莊維說,“凡是有電腦的地方,只要上網登錄江蘇政務服務網即可在網上提交申請,不動產權證書可以郵寄,甚至你在國外也可以申請辦理。”
3月1日,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舉行,不動產登記邁上新的臺階。
數據顯示,全國累計已有2200市縣實施“交地、交房即交證”改革,惠及1800萬群眾;近2100個市縣開通“帶押過戶”業務,累計辦理“帶押過戶”40多萬件,累積涉及賣方抵押金額(過橋資金)60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