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4月27日電 (馬芙蓉 程家忠)“融在楚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展”27日下午在湖北省博物館啟幕。展覽從湖北境內出土的數百萬件文物中,精選出150件(套)展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貴文物進行集中展出。
觀眾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展。 馬芙蓉 攝湖北地處中國腹地,長江貫穿全境,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樞紐。長期以來,各民族在湖北大地你來我往,血脈相融。從湖北境內出土的文物,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質載體。
此次展覽分為“貢獻大一統”“促進大融合”“維護大團結”三個單元,以時間為軸,展出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重點文物。150件(套)珍貴文物包含玉器、陶器、簡牘、書畫等,其中一級文物近30件(套)。
觀眾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展。 馬芙蓉 攝現場展出的石家河彩陶紡輪,是石家河文化早期最有特色的陶器之一。紡輪圖案豐富多彩,有四分直線紋、漩渦紋、麻點紋、扇面紋、同心圓紋、太極圖紋等,體現了黃河、長江兩大文明圈的交流互動和跨區域文明的一體化發展。
昭君出塞促進了西漢與匈奴的和睦相處,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征。王昭君是湖北興山人,此次展覽中,主辦方特意將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清代倪修梅的《昭君出塞圖》選為重點展品之一,這也是該文物的首次展出。
觀眾參觀展覽?!●R芙蓉 攝亮相展區的還有高山流水畫像磚,這是研究南北朝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證;青瓷胡人騎獅插器,反映了多元文化在湖北的交融;楚莊王為嫁到隨(曾)國的女子羋加所作的“楚王媵隨仲羋加鼎”,是族群交融、文化交流、利益相通的見證……
此次展覽由湖北省委統戰部、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文旅廳共同主辦,將從4月底持續至10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