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8月,正是最美時節。
蓮葉碧綠,荷花清麗,水鳥不時從水面掠過,激起一串銀白色水花。
不遠處,雄安新區掩映在綠樹、花叢和水波中,綠色發展的城市典范拔地而起。
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縣余村考察,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引領之江大地發生綠色蝶變。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雄安新區建設,強調:“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綠色發展城市典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統籌謀劃,扎實推進。”
2017年開始規劃建設,8年拔節生長,雄安新區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正在鋪展一幅嶄新的綠色發展畫卷。
藍綠交織的生態賬本
陳雪飛是一名河湖保護志愿者,曾被評為“最美河湖衛士”。無論寒冬酷暑、陰晴風雨,陳雪飛每天都在白洋淀邊往來巡護10余次。
“只要我們每天腳多走走、手多動動,堅持不懈,白洋淀的水肯定更干凈。”這句話,陳雪飛常掛在嘴邊。
“白洋淀成為‘鳥類天堂’,得益于生態修復和治理工作。”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齊明說,如今,淀區野生鳥類數量已達到296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90種。
藍綠交織,是雄安新區的生態底色。“藍”即白洋淀,“綠”則是“千年秀林”。
“我家的林地有補貼,做護林員還能掙工資。”王有為住在雄縣雙堂鄉賈崗村,家旁邊就是成片林子。清晨,穿上橘黃色工作馬甲,拎著裝滿工具的小包,他步行幾分鐘就到了林中開始工作,“這幾年,樹越來越高,林子越來越密,經常能看到野兔、野雞。”
雙堂鄉有1.6萬多畝苗景兼用林,從種植到養護的7年多時間,這批林地創造就業崗位2萬多個,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共享生態建設成果。
“千年秀林”不僅帶來了滿眼綠意,更切實為群眾提供了工作機會。數據顯示,雄安新區已累計造林48.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1%提升至35%。相關單位組織發展林下經濟3萬畝,帶動群眾就業近10萬人次,銷售苗木20多萬株,銷售金額超6000萬元。
綠色宜居的生活賬本
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處處是游園,一座座家門口的公園是雄安綠色生活圈的最小單元。
家住容東片區明珠園的薛娟經常帶孩子到悅容公園散步。這里不僅環境優美,寬敞的林蔭停車場也是“加分項”。“以前回到車里像進蒸籠,開車都燙手,現在車里沒那么熱了。”薛娟說。
在雄安新區,這樣的林蔭停車位已建成2327個,高大的榆樹、銀杏樹撐起連片“遮陽傘”。同一時段,林蔭車位車內溫度比露天車位大約低5攝氏度。
“90/80”出行目標,雄安居民耳熟能詳。根據規劃,到2035年,雄安新區起步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將達到90%,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將達到80%。
公交線網越織越密。“容東、容西等片區居民步行不到500米,便可到達一個公交站點。”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交通組工作人員袁展說,公交服務半徑今后還將縮短到300米。
公園是點,林蔭是線,公交是網,綠色宜居的生活賬本,是“未來之城”送給老百姓最實在的生態禮物。
低碳環保的能源賬本
雄安站,別名“青蓮露珠”。構成“露珠”的重要部分,是鋪在屋頂的1.7萬余塊光伏板。
國家電網雄安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喬紅衛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這些光伏板,“早上8點半開始例行設備巡檢,主要查看光伏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
在雄安站一層的電站中控室,大屏上的數字跳躍變化。國家電網雄安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羅曉東說,截至今年8月14日,屋頂光伏板已累計發電2878萬千瓦時,實現二氧化碳減排2.23萬噸。
低碳和零碳的高星級綠色建筑在雄安新區隨處可見。
作為雄安新區地標性建筑,150米高的中國中化大廈、130米高的中國華能總部大樓,均按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建設。中國中化大廈安裝近4500平方米光伏發電產品,年總發電量超45萬千瓦時,投用后將解決全年45%的照明用電。中國華能總部大樓供熱系統全部使用可再生清潔能源,能耗比建筑節能標準降低了20%。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新建樓宇5000多棟,高星級綠色建筑占比100%,實現減碳140多萬噸。
雄安新區這本生態賬,存的是生態保護,取的是幸福生活。從安吉余村到雄安新區,綠色發展的步子越走越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正持續書寫新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7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