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宜賓10月19日電 10月18日至19日,舞劇《天下大足》在四川宜賓上演,亮相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競逐第十八屆文華獎。該劇以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為創作藍本,聚焦石窟藝術“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獨特氣質,以“人間小滿,天下大足”為核心命題,以舞蹈語匯呈現千年石刻背后的工匠精神與煙火人間。
舞劇《天下大足》劇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天下大足》以南宋流民少年“小福”的成長歷程為主線,通過其從戰亂流離到融入匠人群體、從學習技藝到承繼使命的心路轉變,生動詮釋了“崖壁上是天下大足,崖壁下是人間小滿”的主題。
植根于大足石刻造像藝術的《天下大足》,將“父母恩重經變相”石刻組像、“牧牛圖”“養雞女”“吹笛女”和“水月觀音龕”“志公和尚龕”等圖景,通過生動的群舞場景和角色形象演繹進行藝術處理,既保持了石刻造像的神韻,又賦予其鮮活的時代氣息。
舞劇《天下大足》劇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舞劇《天下大足》劇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為突破石刻藝術的靜態局限,該劇還在視覺呈現上大膽創新。舞臺中央設置巨型鏡面裝置,既象征巍峨崖壁,也使工匠鑿石的剪影與觀眾面容在鏡中重疊。同時,該劇的音樂、服裝造型和道具也蘊含豐富地域文化基因。川江號子的渾厚、竹笛的田園詩意、《太陽出來喜洋洋》特色旋律,與鑿擊石壁的清脆聲響交織。
值得一提的是,舞劇《天下大足》自2024年12月首演以來,創新推出“演·游·研·創”一體化、“觀劇暢游”計劃和特色文創等系列文旅融合實踐,為傳統文化IP的現代化傳播提供了新范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