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0月20日電 (記者 李佩珊)10月20日,非洲基層官員減貧交流研修班在寧夏銀川開班。來自44個中非合作論壇非方成員國及非盟的45名基層官員將在6天時間里走進扶貧車間、防沙治沙一線、特色產業園區等地,與寧夏各領域專家學者、企業家及一線工作人員深度交流,共同探索減貧路徑與發展經驗。
10月20日,非洲基層官員減貧交流研修班在寧夏銀川開班。圖為開班儀式現場。寧夏外辦供圖非洲基層官員減貧交流研修班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的重要活動,已連續舉辦兩屆。本屆研修班以“中國扶貧減貧與非洲發展”為主題,圍繞扶貧減貧、經貿合作、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四大板塊展開,通過專題講座、實地參訪、現場教學、對接交流等多種形式,向學員們細致解讀中國減貧方案在寧夏的實踐歷程,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成功經驗,為非洲同行帶來可借鑒的新思路。
消除貧困是全球共同的挑戰,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中國經過不懈努力,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減貧之路,在人類反貧困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寧夏曾是中國減貧的“主戰場”之一,“西海固”地區一度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認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地區”。面對困境,寧夏先后實施了6次大規模移民搬遷,并與福建開展東西部協作扶貧。依托特色產業發展,寧夏培育產業扶貧示范村、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探索出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之路,形成了東西協作的脫貧路、產業支撐的致富路、生態優先的發展路,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截至2020年,寧夏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自2011年以來,寧夏累計減貧80.3萬人,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寧夏不僅是中國減貧的縮影,也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窗口。早在1978年,寧夏就向貝寧派出醫療隊開展醫療援助,至今已派出28批662人次。其中,38人被貝寧政府授予榮譽勛章,3名隊員為醫療援助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
在經貿合作方面,寧夏2024年對非貿易額達16.1億元,同比增長27%。寧夏企業在剛果(金)、烏干達、加納、贊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國投資工礦、建設基礎設施,并成功實施中國援助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范中心,向非洲輸出優質種子及育種技術,助力當地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此外,寧夏還與11個非洲國家的14個地方建立了國際友城關系。這一系列平等互利的合作,為非洲民眾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改善了民生,加快了發展步伐,也為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地方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