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0月22日電 題:重慶三峽庫區“背簍輪渡”:“網紅船”帶來鄉村新變
作者 張旭
直播間打賞變免費早餐、網友幫菜農承包船票、官方設置“菜農臨時直銷區”……近日,記者走進有“背簍輪渡”之稱的“渝忠客2180”,眼下,這艘輪渡正走紅中國網絡。
“渝忠客2180”是航行在三峽庫區重慶忠縣段的一艘客運輪渡,每日一班,往返于忠縣縣城和洋渡鎮之間,沿途停靠多個鄉鎮街道。
10月17日,天剛蒙蒙亮,“渝忠客2180”停泊在重慶忠縣洋渡渡口,準備等待客人上船。張旭 攝每日7時左右,“渝忠客2180”從洋渡渡口出發。其如今搭載的乘客中,既有進城賣貨、看病、訪親的村民,也有一些慕名而來的旅客,直播、短視頻從業者。
68歲的洋渡鎮人李大洪用背簍和竹籃裝滿了桂圓,準備到忠縣縣城售賣。“從鎮上到縣城,也有班車,但我還是愛坐輪渡。”李大洪說,輪渡票價實惠,可攜帶的貨物數量多、種類多。此外,沿途有很多好心人幫忙銷售,運氣好的話,還沒抵達目的地,他的貨物就已賣完。
“在這里,可以看到長江的一種‘原生態’文化。”游客譚女士來自貴州貴陽,和丈夫自駕至洋渡鎮,只為次日清晨登上“渝忠客2180”。夫妻倆乘坐該輪渡深度體驗了“菜農的一天”。
譚女士說,那些“可能正在消失”的輪渡乘客、渡船故事,讓她對這艘“網紅船”念念不忘。
“船是我的第二個家。”“渝忠客2180”船長秦大益說,他18歲時,因父親意外離世而“被迫”接手船長工作,如今度過了近30年“被船拴住的人生”。近年,他因子女拍攝的長江、客船、碼頭、菜農等相關畫面而走紅網絡,在某互聯網平臺已有粉絲400余萬。
10月17日,“渝忠客2180”行駛過程中,菜農查看自己帶的桂圓等貨物。張旭 攝走紅網絡后,愛心從中國各地涌進“渝忠客2180”——有人通過直播間承包船票,讓菜農能免費乘船;有人遠程下單,購買老人們的農產品;甚至有人專門來到忠縣,幫老人挑菜、賣菜……
“這幾年,經常有人來鎮上問住宿。我就將閑置房屋裝修,弄起了民宿。”洋渡鎮人程治紅說,她的“洋渡廣場小苑”民宿于2025年8月開業,已接待了來自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等全國各地的游客。據洋渡鎮統計,近兩月,該鎮民宿數量已從一家增至四家。
浙江金華人金玎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說,他從三年多前開始關注“渝忠客2180”,兩年前決定來忠縣發展養殖業,投入150余萬元人民幣的養殖場已初具規模。未來,他將培育更多雞苗,送當地農戶散養再回購,與其共同增收。
“渝忠客2180”的溫暖,亦從江上延伸至岸邊。忠縣人民政府在西山渡口附近,專門設置約300平方米的“菜農臨時直銷區”。與此前下船后,挑著擔子四處游走的情形不同,菜農可擁有一個固定的攤位,賣掉自己辛苦種植的蔬菜水果。
此外,當地官方亦組織起電商團隊,開展“公益直播助農”,為當地農特產品打開網上銷路。
10月17日,重慶忠縣西山渡口附近的“菜農臨時直銷區”內,人員密集。張旭 攝重慶交通大學教授李淑慶認為,“渝忠客2180”傳承川江文化底蘊,保留目前少有的水上公交特色,為當今文旅發展增添更多記憶符號,也通過為菜農出行與交易提供便利,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截至發稿,記者從忠縣海事處獲悉,一艘設計更先進、船頭能存放更多背簍及扁擔的新型渡輪,將在2025年底投入使用,續寫“渝忠客2180”的溫暖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