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朔州10月28日電 (楊佩佩 韓雨思)金秋時節,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由到村工作大學生首次試種的水稻喜獲豐收。這群年輕的“田秀才”把“實驗田”變成“豐收地”,他們用實際行動把理論知識寫在了田間地頭,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由到村工作大學生首次試種的水稻喜獲豐收。張曉宇 攝走進朔城區窯子頭鄉裕民村的水稻種植基地,100多畝稻田一片金黃,收割機正穿梭其間,將飽滿的稻穗收割、脫粒、裝車。到村工作大學生王康榮說,今年首次試種的水稻收成相當喜人。
“這塊水稻地是17名到村工作大學生今年4月一起選址、翻耕、平地,包括從選種、育苗到插秧、管護,每一步都跟著農技專家學,并在田埂上練。”王康榮說,現在到了收獲期,預計畝產能達到800多斤。
17名到村工作大學生主動對接農業部門,引進優質水稻品種,扎根田間地頭。 (資料圖片)張曉宇 攝2025年春季,到村工作大學生在窯子頭鄉調研時發現,當地部分地塊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具備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為打破傳統種植模式,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們主動對接農業部門,引進優質水稻品種,扎根田間地頭,打造了這片100多畝的實驗基地。
窯子頭鄉裕民村村民蔡潤西說:“我家種的玉米,今年大學生在這兒種的水稻,收成產量還可以,明年我想也試著種點水稻。”
到村工作大學生打造了這片100多畝的實驗基地。 張曉宇 攝窯子頭鄉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趙捷介紹,今年主要是種植了100畝“稻花香二號”水稻,目前已經到了收割階段,這也鍛煉了到村工作大學生的工作能力。下一步,鄉里要通過到村工作大學生這一年水稻種植的打樣工作,為裕民村以及窯子頭鄉臨近恢河兩岸水資源比較豐富的村莊,探索出一條村集體致富增收的新途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