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1月11日電 (記者 楊靜)11日,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侯文一表示,“十四五”期間,山西對標教育強國、教育強省建設總體部署,開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建設教育強省,基礎教育是基點。過去五年,山西持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與“十三五”末相比,該省普通高中、初中、小學及幼兒園四個學段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分別增長27%、28%、23%和51%。
“同時,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分別增長10%、6%、11%和53%,在全國位于中上游水平,在中部六省位居前列,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侯文一說。
在資源配置方面,山西省積極應對學齡人口“梯次渡峰”,推進建立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機制,持續優化學校布局。五年來,在學齡人口集中地區建設公辦幼兒園和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共1286所、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1700余所,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侯文一介紹,與“十三五”末相比,山西省小學、初中校均規模分別達到403人和514人,分別增加了143人、185人,中小學教學儀器設備值增加25.58%。同時推進普通高中擴容,2024、2025兩年增加普通高中學位6.73萬個。
山西省推進“雙減”工作,規范校外培訓,強化作業、考試、作息管理,實現義務教育階段“5+2”課后服務全覆蓋。同時推動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及不少于2小時綜合體育活動。與“十三五”末相比,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提升6.67個百分點,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下降5.74個百分點。
山西省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提升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通過教師交流、集團化辦學等方式,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持續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持續穩定縣中生源,建強縣中教師隊伍,組織高校和省示范高中對口支持薄弱縣中,縣中辦學質量得到提升。
此外,山西省連續兩年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專項行動,嚴格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全面實施義務教育陽光招生“一網通辦”,持續開展校園餐、教輔材料、校服等專項治理,解決了一批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侯文一表示,當前,面對學齡人口結構性變化和區域發展差異,基礎教育工作還面臨不少新挑戰。“下一步將進一步建立完善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資源配置機制,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提升教育質量,努力辦好基礎教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