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緊日子 煉好作風(前沿觀察)
今年5月,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印發,進一步擰緊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半年多過去,變化可感可及。近日,記者赴多地采訪,探變化、看作風、聽感受。
——編 者
公物流動起來了
本報記者 王欣悅
前段時間,重慶市沙坪壩區發展改革委成立工程概算專班,需要一批電腦。區發展改革委辦公室主任唐寧沒有著急采購新產品,而是點開“公物倉在線”系統,查看閑置物品信息。
界面清晰友好,物品分門別類。唐寧發現,從區融媒體中心“退役”的4臺電腦,剛好符合需求,便提交調撥申請。
另一邊,沙坪壩區公物倉實體倉庫內,電腦、投影儀、桌椅等物資整齊擺放。工作人員朱學濤核驗通過唐寧提交的申請,安排出倉。
近年來,沙坪壩區試點開發“公物倉在線”系統,破解資產沉睡難題,讓公物流動起來。
“以前,各單位資產信息互不相通,像一座座孤島。我們要摸清家底,得逐個打電話、發通知,再人工整理匯總。等數據收齊了,情況可能又變了,常常慢半拍。”朱學濤說,系統為全區所有固定資產生成唯一資產編碼,資產實現實時盤點,各單位資產余缺情況更新更加及時,供需匹配也更加精準。
拿這4臺電腦來說,它們出倉后的流向,在系統后臺一目了然。這既為將來再次流通提供便利,也有助于防范挪用、私用、流失等異常情況。
截至目前,“公物倉在線”系統已為91家單位及有關工作專班借用調劑物資242批次、9728件,節約資金2007萬元。
前段時間,某部門提交了辦公桌椅采購申請,卻被退回:“請按流程,先在‘公物倉在線’系統進行物資調劑前置審核流程。”
原來,沙坪壩區建立了“先調劑、后購買”機制,規定采購單位必須優先調用“公物倉在線”中的現有資產,并且針對超標采購、重復采購等問題,開展“智慧清查”。資產超配20%的,啟動必要性審查流程;超配50%的,關閉該單位新增資產配置權限。
后來,該部門在“公物倉在線”瀏覽,發現區住建委搬遷后留存的數十套閑置桌椅,僅表面有輕微劃痕。23套閑置桌椅重新“上崗”,減少了70%的采購量。
此外,在資產報廢環節,沙坪壩區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局、國資委聯合建立資產處置入庫機制,規定資產報廢前須前置鑒定,如有“殘值”則強制進入“公物倉在線”再利用流程。“我們希望通過剛性約束,幫助各部門單位增強過緊日子的意識。現在,采購先調劑、處置先入倉,已成為各部門單位的工作習慣和固定流程。”沙坪壩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王玲說。
公務接待更清爽了
本報記者 孫 超
早上上班,先打開“湘辦通”應用程序,看看當天有沒有訪客。這是湖南衡陽縣臺源鎮黨政辦公室主任羅宏亮養成的一個習慣。
她的“湘辦通”彈出信息提醒:衡陽市委辦、衡陽縣委辦有一行四人來鎮里開展一項調研工作,對方在申請時勾選了“需要協助用餐”的選項。羅宏亮隨即安排鄉鎮食堂適當增加食材采買數量。
臨近中午,來到食堂,訪客們打開“湘辦通”,調出了本次協助用餐的二維碼。羅宏亮也打開“湘辦通”,掃碼查驗。確認人數和事由無誤后,她輸入了當天的用餐標準——每人20元。訪客再次確認金額,一次標準流程的“賦碼支付”就完成了。
臺源鎮是衡陽縣一個中等規模的鄉鎮。和很多基層單位一樣,“接待”曾是勞神費心的一件事。“生怕哪個細節沒做好,影響鄉鎮在上級部門心目中的形象。主動叫人付費,更開不了這個口。”臺源鎮鎮長李軍坦言。
如今,隨著相關制度的嚴格實施,隨著“湘辦通”在全省的普遍使用,變化悄然發生。“由縣鄉兩級‘買單’的工作餐基本不存在了,有的只是‘協助用餐’。訪客必須通過‘湘辦通’賦碼支付,同餐同價。”衡陽縣機關事務和接待中心主任洪思薇說,“再也不用操心對等陪同、安排座次、選擇菜品這些事情了。”
掃碼用餐,不需要開具收據,也不用建立臺賬,不給基層增加負擔。今年6月,衡陽市財政局在全省率先啟動協助用餐用車費用公對公支付試點。“出差人員點擊確認用餐金額后,費用信息推送至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由單位財務人員完成對公支付。”衡陽市財政局行政科科長黃麗峰說,“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業務流和資金流,實現單位辦事不墊錢、個人出差不碰錢。”
信息化還便利了監督。打開湖南省“互聯網+監督”系統,“接待監管”欄目中,如果同一張電子公函出現在不同接待單位,或是存在超標準、超人數接待,都會觸發預警。
衡陽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楊寒介紹,截至11月5日,全市黨政機關公務接待支出同比下降94.4%。“現在可以說,公務接待更清爽了。”
公車管理更規范了
本報記者 洪秋婷
上午9點,廣東省汕頭市公路事務中心工作人員詹主即將出外勤。他登錄“廣東省公務用車管理平臺”,輸入出行時間、目的地和事由。提交申請后,不到10分鐘,平臺顯示審批通過,并為他匹配了一輛新能源車輛。
車輛駛上馬路,車載設備實時采集行駛軌跡,油量、維修、保險等數據也自動上傳平臺。“平臺全程留痕,既規范了用車,也杜絕了公車私用的可能。”詹主說。
在汕頭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公務用車管理平臺大屏幕上,全市公務用車的實時位置、運行狀態、費用數據一目了然。
“通過這張網,我們實現了單位、車輛、人員全覆蓋管理。管理更加嚴格高效,也降低了行政成本。”汕頭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邢衛國介紹,這張網覆蓋的不僅是單位自有車輛,“編制外”的公務租車也一并納入統一管理。租車、比價、審批、合同、報銷,全流程線上操作。
存量車輛管好了,新增車輛也要嚴把關。汕頭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印發公務用車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強化總量管控,明確編制核定標準,從源頭遏制“虛增”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購買環節,廣東在全省范圍內施行“統采分簽”模式。
前不久,汕頭某高校通過該模式購置了兩輛新能源汽車。“省里統一談判壓低了價格,我們只需完成合同簽訂。”該校后勤總務科工作人員李江算了筆賬,“總采購成本比自行采購降低近15%。用上新能源車后,年度維保預算預計還能再減3.2萬元。”
據統計,全省1081家用車單位已按照“統采分簽”模式,采購1336輛新能源公務用車,累計節省購置經費約3800萬元,節約率達14%。目前,全省新增一般公務用車中新能源車占比超過九成,每年可節約運維費用約1.5億元。
“廣東省公務用車管理平臺投入使用以來,剎住了‘公車私用’‘私車公養’的不良風氣。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從嚴從簡、提質增效的原則,持續鞏固公務用車管理成效,為建設節約型機關貢獻力量。”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羅展懷說。
閑置房派上用場了
本報記者 尹曉宇
一排排鐵柜整齊排列,轉動把手,拉開柜門,一盒盒檔案整齊碼放其中。在江蘇省常州市,市委市政府集中辦公區的60多個單位將檔案存放在集中庫房,節省出24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
以前,各單位分別管理檔案,至少要占用兩間辦公室,一間存放、一間整理。掃描、打印等設備也要單獨配備,可每年集中使用一兩個月就閑置了。本就緊張的辦公空間更顯逼仄。
常州市檔案館搬離集中辦公區成為轉機。通過機關事務大數據管理平臺,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注意到,檔案館留下800平方米辦公空間,還有大量密集架。“可否把這片區域利用起來,將各單位檔案集中管理?”實地驗證,方案可行,改造隨即展開。密集架經過簡單改裝,就成了封閉檔案柜。隔壁設置共享整理區,每個部門排期使用,空間利用率大幅提升。
近年來,常州市制定《常州市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一本通”》,梳理房產概況、巡檢記錄、維修流程、法規政策等內容,指導各部門單位規范管理,并將使用狀態接入機關事務大數據管理平臺,確保辦公用房全生命周期管理。
除了在集中辦公區內部挖潛,常州市還打破層級界限,實行綜合調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原本位于市行政中心,由于辦公空間緊張,考慮外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比對信息發現,新北區一處存量辦公用房基本符合需求。經溝通協調,這處區級閑置房產被成功調劑給市級部門使用。
實踐中,還有一些閑置房產被盤活,釋放社會效益。市質監局的老辦公區,占地1萬多平方米。市質監局搬到集中辦公區后,這里便閑置了下來。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調研走訪,了解到老辦公區所在的鐘樓區永紅街道,正在開展閑置資產排摸與盤活工作。雙方一拍即合,簽訂協議,約定該辦公區由永紅街道負責運營,引入第三方進行改造。如今,閑置的院子被改造為新動能創新產業園,聚集一批初創型科創企業,不僅重煥生機,還帶來了租金收入。
常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凌潔說:“我們將牢固樹立資產盤活共享理念,深度挖掘存量資產價值,持續探索通過多種方式推動閑置資產向在用資產、優質資產轉變。”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18日 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