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1月21日電 (侯志雄 閆姣 田鵬鶴)從“南梁精神”發源地到數字經濟新高地,甘肅慶陽巧用“同心聚智”“網絡統戰”“鄉賢引資”,讓革命老區得以老調新唱。
“紅色統戰”挖根脈
“我們要傳承弘揚好‘南梁精神’。”慶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希岳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一語道出當地的特色。
“南梁精神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和發展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張希岳表示,今年以來,當地系統梳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統一戰線歷史,不僅組織編纂《陜甘邊根據地統一戰線史》,還推出文獻紀錄片《南梁之光》、出版《南梁·紅色記憶》等書籍。其中,《南梁之光》入選2024年甘肅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項目。
圖為南梁革命烈士紀念碑。(資料圖)南梁革命紀念館供圖走進南梁革命紀念館,“大道同行,團結而興”主題展覽通過文物史料講述統一戰線往事,累計吸引3萬余人次參觀。廣大統戰成員通過走紅色步道、瞻革命舊址、觀經典影片、聽紅色故事,在體驗中深化對“南梁精神”的理解。
“沒想到革命歷史還能用短視頻‘出圈’!”當地網絡人士創作的“紅色印記”“主播說南梁”等40多部系列短視頻,讓紅色文化在云端流動。借助VR技術和線上云展覽,紅色統戰插上數字翅膀,并通過“紅色統戰+研學”“紅色統戰+鄉村”等新業態,吸引民營企業家、新鄉賢投資文旅產業。
此外,慶陽利用南梁革命紀念館等陣地開展沉浸式教學。穿上紅軍裝、重走紅色步道,在VR技術還原的陜甘邊根據地場景中與歷史對話。一場場“沉浸式”統戰課,讓紅色基因成為凝聚各界人士的“黏合劑”。從史料研究到體驗教學,從實體展館到云端矩陣,慶陽正將豐厚的紅色資源轉化為凝心聚力的統戰優勢。
“網絡統戰”拓新局
“我們建成了1個省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踐創新基地,建成全省首個實名制統戰互動平臺;打造了46個‘網絡統戰·村村播’示范基地,連續3年舉辦‘同心杯·我為家鄉代言’電商直播大賽,參與網絡人士近千人,共帶動銷售農文旅產品9.64億元。”張希岳說道。
10月底,“環縣網絡人士‘e心向黨’創客沙龍”在甘肅慶陽市環縣舉辦。九美旦增 攝今年,慶陽市“同心杯·我為家鄉代言”網絡統戰聚力農文旅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電商直播帶貨大賽暨全省“甘味云端購·主播隴塬行”活動在環縣環州故城開展,大賽吸引百余名主播報名,對講好慶陽故事、塑造區域品牌、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慶陽環縣環城鎮五里屯村孫春玲是當地有名的“三農”主播。“吃過蕎花蜜,喝過蕎麥茶,嘗過蕎麥面,枕過蕎麥枕,但你未必見過蕎麥花海連片的景象。”作為當地“蕎面西施”,她日常通過鏡頭向網友們講述“黃土塬上的婆姨與小雜糧的故事”。
孫春玲的家庭曾因一場重病陷入困境,后來她“觸網”銷售當地優質小雜糧。如今,她的加工廠有多臺機械運轉,銷售的小雜糧品種達30余種,線上每天接單百余份,發貨覆蓋全國各地,甚至有300斤蕎面通過合作企業出口海外。多年來,通過訂單種植模式讓小雜糧成為“搶手貨”,她每年帶動1000畝蕎麥種植,收購300多噸蕎麥,帶動600多名村民增收。
在當地,像孫春玲一樣吃上“網絡飯”的人還有很多。“村民周繼紅家以前經濟困難,如今開設直播賣小雜糧及農產品,經濟狀況大幅改善。”環縣木缽鎮黨委副書記劉興龍以關營村為例說,當地為有從事電商意愿的村民投放直播設備,聘請市縣專家現場規范指導,并組織村民外出學習先進經驗,引導正能量宣傳,帶動村子整體發展。目前,關營村有2000人以上粉絲的快手主播14戶,戶均增收1.5萬元。
“鄉賢引資”促落地
“高原媽媽”國際藝術館在杭州落成、“新鄉賢”杯村BA火爆鄉村……在慶陽,一群奔走天南地北的新鄉賢正成為助力家鄉發展的生力軍。
2025年8月6日,張希岳(左二)在華池縣調研民營企業。慶陽市委統戰部供圖“今年推動天津世紀偉康公司生物醫藥項目、大健康農業項目分別在西峰、慶城投產在即,實現‘統戰牽線、產業唱戲’。”張希岳介紹說,當地緊扣“家鄉情懷”紐帶,通過理論學習、服務發展、公益慈善等五方面引導新鄉賢反哺家鄉。今年以來慶陽籍新鄉賢已推動3個招商項目簽約落地,引資額達數億元。
在杭州建成的“高原媽媽”國際藝術館成為隴貨出省新窗口,同期舉辦的“商賢大講堂”已開講8期。鄉土文化也借力新鄉賢煥發新生——慶陽原創MV《盛世岐黃》、《白云深處》院線電影等文藝作品相繼推出,“新鄉賢”杯村BA、鄉村春晚等活動讓鄉村振興充滿活力。
公益領域更是新鄉賢彰顯擔當的舞臺。“賢”從小事做起活動已辦結民生實事180余件,投入幫扶資金4000余萬元。“慶陽炒面”“鎮原羊肉”兩個公益項目為環衛工、殘疾人減免餐費40多萬元。積石山地震發生后,新鄉賢24小時內即將31萬元物資運抵災區。
為凝聚散居各地的新鄉賢,慶陽在長三角、成渝等地設立聯絡服務站,組織紅色研學、“‘非遺’圓桌會”等活動十余場。同時通過“走南闖北慶陽人”專訪、全媒體平臺傳播等舉措,持續激發新鄉賢服務家鄉的熱情。
“我們必須用心交人、以情感人、合力聚人。”展望未來,張希岳表示,慶陽統戰工作將在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沁潤下凝聚新的共識,在網絡統戰的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在同心聚智的實踐中匯聚更廣泛的智慧和力量,將用傳承歷史的守正精神和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為慶陽革命老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