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1月24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院燃燒等離子體國際科學計劃項目11月24日在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大廳啟動,并面向國際聚變領域發布BEST研究計劃。
當日,中國、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等10多個國家的聚變科學家共同簽署《合肥聚變宣言》。
近日,BEST主機系統中最重的部件,也是中國國內聚變領域最大的真空部件——杜瓦底座在合肥成功落座。 蔡其敏 攝核聚變能,模擬太陽的聚變反應釋放能量,被譽為人類的“終極能源”。
聚變科學家們表示,經過國際聚變科學界數十年的合作與發展,聚變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依然面臨諸多重大挑戰,需要凝聚全球科學家的智慧與力量,開展更為務實、更為緊密、更為開放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聚變科學家們倡議開放共享與合作共贏精神,鼓勵聚變領域的科研人員到合肥開展聚變合作研究,共同開創聚變能源的美好未來,實現人類的終極能源夢想。
隨著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以及BEST等國際上燃燒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裝置項目的快速推進,聚變實驗研究將要進入燃燒等離子體物理的新階段。
據悉,此次啟動聚變領域國際科學計劃,旨在進一步整合國際聚變領域的合作資源,凝聚國際聚變科學家的智慧力量,通過設立開放科研基金、組織國際學術會議、搭建聯合實驗平臺等方式,圍繞聚變物理前沿問題開展合作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