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敏 王倩



③

④


⑧

⑥

草木初萌,花枝孕蕾,大地開始色彩斑斕。今天,我們迎來了第112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今天,請為女性朋友們送去一份節日祝福,請對身邊的每一個她致以深深敬意。
她們是默默耕耘在平凡崗位上的普通女性,她們用勤勞雙手和辛勤付出為社會作出了貢獻,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溫柔堅忍的她,智慧勇敢的她,自信頑強的她,千千萬萬個她植根于千家萬戶,在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將個體價值融進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她們,是新時代的“半邊天”。
節日,是意義的呈現,記憶的載體。我們賦予了“婦女節”平等、進步的內涵,更應在實際生活中層層遞進,不斷強化這種意蘊。在“國際婦女節”里,我們聚焦了一群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工作的女性,用一組鏡頭定格了她們的美。
①“喂,您好!這里是商洛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請問有什么能幫助您?”接警員樊蔚一邊接聽電話,一邊飛速地在電腦上記錄報警信息。接到報警后,立刻做出反應,詳細詢問報警信息,明確警情所在的位置、警情管轄部門,才能及時準確地下達出警指令,這是樊蔚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她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9年。2021年,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接警21萬多次。
②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是對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的形象比喻。擔任商州區大荊鎮石橋村黨支部書記的喻玉對這句話有著深切的感受。她說:“村上工作多而雜,最主要的是要心里時刻裝著百姓,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看到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是最開心的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③50歲的穆小榮是市區某家汽修店的洗車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洗車、擦車,工作雖枯燥,但她卻一絲不茍,看到一輛輛布滿污漬的汽車變得光亮干凈,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④很多農村婦女在料理家務和照看老人、孩子的同時,她們會利用閑余時間找點活干,撐起家庭的經濟重擔。洛南縣景村鎮豐中村村民李彩霞在當地的草編合作社上班,她和20多名婦女一起,每天利用玉米和小麥秸稈等編織搖籃、帽子、拖鞋等產品,由于產品純手工且環保無污染,市場前景廣闊。她們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也將傳統手工藝產品推向了國內外市場。
⑤急診科是醫院的“前沿陣地”。每天,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桂妮和她所帶領的團隊都十分緊張而忙碌。她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接收到什么情況的病人,但她們時刻嚴陣以待,竭力為救治每一位患者做好準備。
⑥夜晚的商州夜市一片燈火通明,38歲的李佩在冒菜攤點前忙碌著。早上買菜、中午備菜、晚上出攤,是這三年來李佩的日常生活。日子雖然辛苦忙碌,但付出得到的回報也讓她很滿足。
⑦“干特教工作,耐心、愛心都不可或缺。對我來說,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這是市特殊教育學校八年級教師連淑紅對記者說的一段話。9年來,連淑紅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些特殊群體默默奉獻著光和熱。
⑧55歲的劉秀民(右)是市區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女工,負責搬運工地上的鋼筋等雜物,雖然年紀較大,但一天下來能掙100多元,這讓她干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