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5日報道,泰國的民間借貸激增,對該國經濟復蘇構成威脅。
據報道,泰國家庭貸款率是本區域最高之一。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師透露,泰國國內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過去短短五年里,由60%激增到超過85%。
銀行借貸利率偏低,加之民眾可輕易向銀行和非法放貸人借錢,使得借貸成為泰國社會一個根深蒂固的“文化”。泰國前任政府的一些政策,包括為首次購車者提供稅務回扣,也間接鼓勵了數百萬名泰國人貸款。可是當前泰國經濟停滯不前,民眾償債出現困難,薪水普遍偏低也逼著他們轉向非法放貸人借錢度日。
住在曼谷郊區的37歲輪胎廠工人儂恩告訴法新社:“我每個月有30%至40%的薪水用來償還貸款利息。我已經入不敷出了。”
據報道,2011年的一場水災浸壞了儂恩家里的冰櫥、電視機和家具。為了重購家電,他唯有向銀行和非法放貸人借錢。非法放貸人收的利息一般介于10%至20%。
儂恩原本還可勉強償債,但隨著泰國經濟陷入困境,工廠削減工時后他的收入也更少了。他目前每月薪酬只有1.4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683元),但日常花費就要2萬泰銖(約合人民幣3833元)。他的債務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非政府組織Arom Pongpangan基金的素緹拉表示,泰國家庭目前的欠債情況越來越糟。“這帶來更多家庭問題,人們欠債也造成更多離婚案。”
泰國軍政府對民眾債務問題也非常關注,首相巴育在最近一期的每周電視講話中呼吁民眾“避免增加欠債”,并警告指高漲的債務“可能拖慢國家發展”。
去年持續數月、旨在推翻前首相英拉政府的示威活動嚇跑了很多投資者和游客,政府支出因此凍結,泰國經濟當時險些陷入衰退。
目前軍政府掌政已有九個月,但經濟復蘇跡象仍微乎其微。泰國旅游業以及占國內生產總值60%的出口雖然都已見復蘇,但泰國主要出產的大宗商品——米和樹膠,目前的價格卻都處于歷史新低。
泰國同時面對通貨緊縮的威脅,政治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消費者信心,以致泰國民眾紛紛延后買房買車等投資計劃。
據預測,泰國定于16日宣布的2014年第四季經濟數據,年比增幅只會達0.8%左右。
泰國財長本月早些時候表示,首相要求他將經濟增長目標定在至少4%。不過據世界銀行估計,泰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只會達3.5%,明年為4%。經濟專家建議泰國政府加大財政支出以帶動經濟,政府已承諾投入上億泰銖開發基礎建設。(實習編輯:彭海艷 審核: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