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引發市場人士對下一步貨幣政策選擇的熱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貨幣政策穩健基調沒有根本改變。從去年底到現在,央行已進行三次降息、兩次降準,本輪降息已接近尾聲。
在連平看來,本輪降息之所以接近尾聲或者說降息可能性較小,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PPI連續3個月在-4.6%的水平,受其負值較大影響,雖然目前實際利率比較高,但銀行貸款的基準利率已經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下半年隨著經濟企穩,PPI負值會明顯收縮。另外,三次降息之后的政策效應在下半年會進一步顯現。受這兩個因素影響,未來實際利率會明顯回落。二是現在房地產市場基本上被激活,房價在一些城市出現明顯上漲;同時,資本市場比較活躍,如果繼續降息,會進一步刺激這兩大市場。三是結合中外利差因素考慮,在未來美國加息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是繼續保持平穩還是進一步降息,需要慎重權衡。中外之間利差的存在,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發展中國家的利率水平通常比較高,保持一個適度的利差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資本流動。考慮到未來美國加息,如果中國再降息的話,利差會有明顯收窄,會導致資本持續流出。
但連平表示,年內降準仍有一定空間。預計下半年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到2次,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連平稱,存款準備金主要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比較高,存款準備金率就會不斷上調。現在外匯占款經常出現負增長,總體水平較低,再加上市場直接融資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整個負債市場發生很大變化,需要存款準備金率適當下調來逐步對沖負債市場狀況。同時,地方政府要發債,也希望流動性能夠稍微寬松一些,這樣有利于債券市場發展以及地方政府發債平穩落地。存款準備金率不會出現大幅下調的情況,因為大幅度下調會導致短期內流動性泛濫,這是穩健貨幣政策不希望看到的。
連平認為,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會比較快,地方政府通過債務置換、發債獲得的融資將提升其拉動需求、支撐消費的能力。下半年國際市場也會保持平穩增長,我國出口狀況可能比上半年好一些。此外,房地產市場開始活躍,其他一些刺激消費的政策也在繼續推進。房地產市場回暖有利于下半年經濟相對平穩運行。全年可能實現GDP增長7%的目標。
精彩對話
中國證券報:能否判斷經濟已經見底企穩?
連平: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中,有些數據已出現零星回暖跡象,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尤其是7月和8月的宏觀經濟指標會出現大面積回暖。因此,經濟二季度筑底、三季度企穩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需要指出的是,短期經濟筑底企穩主要還是依靠房地產市場拉動。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明顯回暖,重點城市更為明顯。從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看,環比轉正至0.7%,為一年以來首次上漲。這其中很大程度來源于一線城市的帶動作用,一線城市房價平均環比上漲達3%,深圳更是大漲,漲幅達6.7%。
中國證券報:房地產市場回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趨勢會否延續?
連平:房地產市場的回暖,除了已出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效果顯現外,還受各地購房政策放松影響。例如北京、天津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下調,湘鄂贛公積金互認擴展至三省所有城市。另外,受季節性影響,二季度本為傳統旺季和年內推盤的第一個高峰。此外,居民置業熱情高漲,加強了對量價上行的正向刺激。預計年內房地產市場成交將持續復蘇。房地產市場復蘇將對消費帶來一定刺激。再加上今年以來,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增加,給消費帶來很好支撐,未來消費狀況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改善。
中國證券報: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這一規定的取消對經濟有何影響?
連平: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崛起、直接融資增多等因素導致銀行存款增速放緩,受制于存貸比考核,銀行貸款投放相應受到限制。與此同時,存款利率一直維持較高水平,銀行負債成本居高不下,取消存貸比考核有助于貸款利率下行,推動整個社會融資成本下降。記者 倪銘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