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有良 馬澤平
大災無情,人間有愛。連日來,山陽縣“8.·12”特大山體滑坡災害牽動著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心,各級組織及時調集救災物資,千方百計支援搶險救災;社會各界踴躍捐贈物資,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這些凡人善舉凝聚大愛,傳遞著社會正能量,讓搶險救災的步伐走得更加堅實。
救助應急保供應
8月12日凌晨,山陽縣中村鎮煙家溝突發特大山體滑坡。災情就是命令,市縣減災委、民政局第一時間啟動了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根據救災需要,市民政局協調財政局緊急下撥救災應急資金50萬元。省減災委、民政廳13日啟動了《陜西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二級響應,省民政廳緊急調撥睡袋1000條、棉被500床、折疊床200張等救災物資送往災區。省市領導及時到中村鎮衛生院慰問遇難者家屬陳安梅、周新霞等6戶,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1.2萬元。
8月19日,山陽縣民政局紀檢組長寧江海正在中村鎮忙著開展救助工作,“災害發生后,我們立即成立了指揮協調、城區接待安撫、中村鎮救援現場生活保障和物資調配等4個工作組,在縣城和中村鎮設立了3個遇難者家屬接待點,每個點安排了一名局領導具體負責,抽調干部150人,做好遇難者家屬親屬的接待安撫工作。在中村鎮下灣社區、中村客運站、中村中學和救援現場設立了4個災害區群眾集中安置點,各安排1名領導和3名干部,專職負責救援部隊的后勤保障。”寧江海介紹,目前,已累計接待遇難者家屬親屬400余人,在金獅劍礦部和碾溝初小安置災區群眾50多戶。
救援展開后,市縣民政部門啟動遺體整理、存放、運送、信息登記工作,抽調商州區殯儀館6名骨干人員和3臺殯儀車,調集16個冰棺保障遺體存放。
市救災科科長接受采訪時介紹,截至19日16時,已向災區調撥帳篷118頂、彩條布20件4000米、折疊床225張、雨衣2800件、棉被820床、手套1500雙、白布120米、方便面1500箱、礦泉水1200件、奶制品700件。購買大米、面粉、食用油、綠豆、西瓜、糖、大肉等生活物資1.5萬多公斤,有力地保證了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情系災區顯大愛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特大滑坡災害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商山洛水處處涌動著傾情奉獻愛心的善舉,一批批救災物資從各地持續馳援山陽,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人道主義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搶險救援注入了強大動力。8月15日,山陽一家面包店不顧山路崎嶇一路顛簸,將一箱箱剛剛加工好的新鮮面包,及時送到搶險現場,為參與搶險救災的武警壓饑解餓。8月16日,山陽縣愛心企業交流群聯系10多家企業通過網友捐贈價值7000多元物資,包括礦泉水、面包、方便面等食品;8月17日,商洛籍青年歌手周澎帶傷來到中村鎮,參加獻愛心捐助活動,為災區執勤的公安干警送來了200箱礦泉水、 100箱方便面等物資。“就個體來說,捐助和探望受災群眾,可能微不足道,但要使大家都能行動起來,助力搶險救災,就可以凝聚起強大的抗災力量,給搶險救災官兵以鼓舞,給災區群眾受傷的心靈以慰藉。當因演出受傷而架著雙拐的周澎帶著眾多愛心人士出現在捐助現場時,為搶險救災而勞累多日的公安干警倍受鼓舞。
據山陽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截至8月20日晚6點,縣民政局已接受捐贈企業單位、個體戶、社會組織20多家,先后收到捐贈物資方便面1000多箱、礦泉水1000多件、面包142箱、水果20筐、西瓜200多個、火腿腸5箱、生活用品6箱、藥品1箱。這些捐贈物資正逐一送往一線救援現場,消防、武警官兵駐地、工作執勤點以及受災群眾轉移安置點。
救災不停止,愛心不間斷。8月20日上午,市文聯、工商聯、女書畫家協會、女企業家等單位在商州仙娥湖山莊舉辦“為山陽災區獻愛心書畫作品義捐義賣”活動,70多位享譽省內外的書畫家和女企業家參加。書畫現場捐贈作品百余幅,其中30多幅書畫作品義賣50300元,義賣款物正在通過手續全部捐往災區。截至記者發稿前,社會各界愛心捐助活動還正在市內外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