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北京冬奧高山救援“夢之隊”如何煉成?滑雪、急救、國際化
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 (記者 郭超凱 王昊)北京冬奧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將在“創國內雪道落差之最”的中國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同臺競技。為保障奧運健兒的安全,中國成立了首支被國際雪聯認可的雪上賽事救援隊——高山救援隊。這支隊伍由哪些人員組成?入選高山救援隊有什么標準?團隊成員需掌握哪些救援技能?記者近日專訪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媒體總監惠士橋,一探究竟。
高山滑雪被譽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作為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項目的舉辦場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建在小海坨山南麓,設有7條雪道。其中,3045米長的主雪道起點位于海拔2170米處,最大落差近900米,創下了國內雪道落差之最。此前,高山滑雪國家集訓隊隊員倪悅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小海陀山的賽道比較多樣化,有包有轉彎、起伏不定,這條賽道是她近些年比賽見過最難的場地。
在如此陡峭的賽道舉行高山滑雪比賽,如何保障運動員的安全和及時開展雪上救援是一大難題。為此,延慶賽區成立了中國第一支被國際雪聯認可的雪上賽事救援隊——高山救援隊。
惠士橋向記者表示,延慶賽區高山救援隊是一支國際化救援團隊,目前共有中外方救援隊員30余名。他們不僅都具備6年以上雪齡,還需掌握醫療急救、運輸轉移等多種救援技能,在賽事期間保障高山滑雪的賽事組織運行,24小時輪班值守保證賽區人員安全。
之所以要成立高山救援隊,主要是因為每個救援點位配備的專業醫生并不十分擅長滑雪,在陡峭的賽道上行動或多或少會有不便。因此高山救援隊會在專業醫生進行初步臨床診斷后,根據醫生判斷對傷員進行相應的緊急處理。緊急處置之后,救援隊員還要快速將傷員轉運至賽道外,并根據傷情酌情選擇轉運至醫療站還是直接通過直升機運送至醫院。
高山滑雪是“勇敢者的運動”,而延慶賽區這支高山救援隊也被外界譽為高山救援“夢之隊”,那入選隊伍需滿足哪些標準?惠士橋解釋道,延慶賽區2018年開始組建高山救援隊。隊伍的選人標準,首先要求有高超的滑雪技術,這樣才能保證更好在雪上作業。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畢竟是冬奧級別的競賽場,其賽道非常陡峭,坡度也非常大。如果沒有好的滑雪技術,難以開展救援作業。我們救援隊員大多從7、8歲就開始練滑雪,雪齡大多在10多年以上。”惠士橋指出,相比給滑雪運動員培訓醫務急救技能,將一名滑雪零基礎的醫務人員培養成準滑雪運動員水準的難度更大。因此延慶賽區在組建高山救援隊,優先從各地高山滑雪省隊、體育院校招募隊員。
外界對高山救援隊隊員需掌握哪些救援技能分外關注。對此,惠士橋表示,比賽時運動員可能會遭遇顱內出血、非開放性骨折等內、外傷,因此隊員們要掌握受傷人員包扎固定、轉運處理以及操作急救器械等技能。
盡管隊員們各有分工,但在日常訓練中隊伍要求每名隊員都要熟練掌握所有技能,以便隨時切換角色。此外隊員們還要在夏季進行體能等多種反季節性訓練,提高英語交流能力,方便與外國隊友開展良好配合。
惠士橋表示,陡峭的雪道、賽場零下十幾度的氣溫等,都給救援保障工作帶來極大挑戰。賽事正式舉辦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比如運動員出現開放性骨折,為了讓救援隊員在冬奧期間能淡定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在非比賽期間團隊就讓隊員們見識相對血腥的場面,以便更好應對處置。
自2018年成立至今,高山救援隊在外出學習和培訓中不斷壯大。這期間,救援隊先后在高山滑雪世界杯加拿大路易斯湖站等地進行專業的雪上實地救援培訓和演練。與此同時,救援隊還在國內開展多次醫療知識和培訓,包括和“110公安”“119消防”合作,到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展為期一個多月的見習。“這些培訓使得高山救援隊不管是醫療知識還是雪上救援的專項能力都達到國際水準。”惠士橋說。
經過近3年3個雪季的錘煉,目前高山救援隊已全面掌握各項專業技能。團隊還將增加繩索訓練、雪上救援、場地安全防護等訓練強度,加密演練頻次,提升自身技能。眼下北京冬奧會臨近,隊員們正增加演練頻次和強度,以確保用最佳狀態為冬奧健兒保駕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