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巒莊鎮天麻產業全鏈發展紀實

丹鳳縣巒莊鎮天麻產業園俯瞰圖。

近期,丹鳳縣巒莊鎮天麻進入收獲期,群眾在晾曬天麻。
本報通訊員 時方晴
初冬時節,秦嶺深處的丹鳳縣巒莊鎮,迎來了一年中最富生機的時節。晨光熹微中,林間空地里隨處可見躬身勞作的農人,他們小心翼翼地采挖著孕育了一年的“金疙瘩”——天麻。這些看似尋常的根莖作物,正悄然見證著一個特色產業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發展、從單一生產到全產業鏈的華麗蛻變。
丹鳳縣地處秦嶺東段南麓,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屬亞熱帶半濕潤與暖溫帶季風性氣候的過渡帶,境內蟒嶺、流嶺、鶻嶺山嶺連綿,河谷縱橫,層巒疊嶂,森林覆蓋率70.8%。而巒莊鎮作為全縣天麻核心產區,更具“先天優勢”,平均海拔800—1600米,鎮域森林覆蓋率超85%,微酸性土壤富含有機質,氣候溫潤且雨量充沛,各項自然指標完美契合天麻生長需求,成為名副其實的“天麻最佳適生區”。這份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為產業發展筑牢了最堅實的根基。好稟賦需好政策激活。近年來,丹鳳縣將天麻產業作為重點特色產業,構建起“縣級統籌、部門聯動、鎮村落實”的全鏈條政策支持體系。縣農業農村局印發《關于實施2025年新型經營主體獎補項目的通知》,明確將天麻產業列為重點支持方向;縣林業局整合省級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通過林下經濟項目和產業補助精準賦能;縣委、縣政府更將天麻產業園農文旅融合示范園納入縣級重點項目清單,全程跟蹤推進。資金保障方面,巒莊鎮創新推行“集體資產入股+企業保底運營”模式,整合2380萬元集體經濟資金投入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讓全鎮11個村集體經濟收益均超20萬元,其中2個村更突破40萬元,實現了集體與產業的“雙向賦能”。強有力的政策與資金支撐,讓天麻產業駛上發展“快車道”,2025年,丹鳳天麻成功獲評農業農村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價值實現質的飛躍。
從“好產品”到“大產業”,關鍵在延鏈補鏈強鏈。丹鳳縣以巒莊鎮為核心,建成規模化天麻產業園,規劃“兩中心、兩車間、兩基地、五區”的完整功能布局,實現從菌種研發到產品銷售的全流程覆蓋。
產業園與商洛學院共建研發平臺,引進中國醫學科學院王秋穎專家團隊,成功培育出“蟒嶺紅”優質天麻品種,年產系列菌種2000萬袋,從源頭保障品質與產量;零代種子培育基地、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等平臺,更讓“科學種植”理念扎根田間地頭。加工環節同樣“精打細算”,園區建成固體菌種、液體菌種、吹塑吹瓶以及天麻初加工車間、天麻掛面等多條生產線,配備年加工500噸天麻超細精粉的專業設備,開發出天麻預制菜、凍干粉、蜜餞等15款深加工產品,讓天麻附加值提升300%。園區還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產業,打造“云溪里”康養民宿集群,創新推出“天麻宴”特色菜品,構建集餐飲、康養、旅游于一體的消費場景,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實現農業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
產業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讓群眾共享成果。巒莊鎮通過“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有效帶動6000多名群眾參與天麻產業發展。鎮上特別注重對脫貧戶和監測幫扶對象的扶持,鼓勵1473戶脫貧戶通過發展天麻產業實現穩定增收,戶均年增收6000元。
據了解,2025年,丹鳳全縣天麻種植面積2萬畝,年產鮮天麻5萬噸,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億元,帶動130多家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2萬多戶農戶在天麻產業中獲益。作為丹鳳天麻主產區的巒莊鎮良種天麻產業園,累計向1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1357萬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巒莊經驗已形成輻射效應,成功推廣至4個省28個縣,惠及20多萬戶農戶。
如今,投資3200萬元的天麻交易市場即將投入運營,為天麻產品搭建起更廣闊的流通平臺。巒莊鎮錨定“更高層次發展”目標,計劃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條,打造以中醫藥特色為主題的康養綜合體,推動天麻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從最初的“一粒麻”到如今的“20億大產業”,巒莊鎮用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更為山區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