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代緒剛 王霞
眼下正是秋冬播種的關鍵時期,在商南縣富水鎮桑樹村、沐河村、茶坊村等重點區域的田地間,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村民已扛起農具、開動農機,開啟了一天的播種勞作。
“播種深度一定要控制好,墑情好的地塊淺播,墑情稍差的地塊可適當加深,避免種子爛芽或出苗不齊。”商南縣農技中心工作人員結合不同品種特性和地塊條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關鍵技術,針對農戶關心的畝播種量、土壤墑情管理、病蟲草害防控等問題現場答疑解惑。遇到種植戶操作不規范的情況,技術人員當場示范糾正,確保每一位農戶都能熟練掌握小麥抗淋播種技術,讓專業技術真正扎根田間、服務生產。
據悉,為給小麥“先天壯苗”提供堅實技術支撐,商南縣在富水鎮富水街社區奮發溝打造小麥試驗田,開展藥劑拌種劑篩選試驗,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縣農技中心編制《商南縣小麥抗淋播種技術要點》,內容涵蓋品種選擇、整地要求、播種規范、水肥管理、病蟲防控等關鍵技術,累計印制發放5000張,讓村民照著標準種、跟著技術干,切實把實用技術轉化為秋播生產力。
商南縣聚焦富水、城關等5個農業基礎較好的鎮(街道),推進1000余畝小麥試驗示范田建設,打造秋播“樣板田”“標桿田”。針對秋播物資需求,縣農業農村局緊急調配偉隆169、鄭麥1860等優質麥種1.04萬公斤、化肥32噸以及小麥拌種試劑300公斤、辛硫磷顆粒劑7.5噸,通過“鎮村申報、按需分配、精準發放”的方式,及時送到鎮村和種植大戶手中。
示范田里,優質品種、科學技術與充足物資深度融合,從整地到播種全程標準化操作,不僅確保了示范田播種質量,更形成了“看得見、學得來、用得上”的直觀標桿。周邊村民紛紛前往觀摩學習,技術人員現場講解示范,有效帶動全縣秋播工作朝著標準化、規范化方向推進。
秋播過程中,商南縣根據天氣變化和土壤墑情動態調整播種計劃。在推進秋播收尾的同時,提前謀劃冬前田管。面對秋播期間可能出現的災害天氣和生產難題,健全農業應急調度響應機制,落實“適墑應變、抗逆精播、以技補晚、以促為主”的種植方式,及時印發技術指導文件,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及時做好農業設施加固、植株覆蓋保溫、排水防澇等防護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已成立“三秋”生產服務隊40支,主動對接種糧合作社、家庭農場14家,投入收割機8臺、烘干設備11套,油料播種面積2.9萬畝,超額完成既定目標。
“我們將持續整合農技服務力量,加大政策扶持與技術指導力度,緊盯秋播收尾關鍵節點,抓實抓細播種質量核查、漏播地塊補播、弱苗地塊管護等工作,確保秋播任務全面完成。同時,強化冬前田管措施落實,常態化開展苗情、墑情、病蟲情監測,實施病蟲草害綜合防控和水肥管理,全力培育壯苗越冬。”商南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嚴德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