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 靜 見習記者 柯 巖
修建水庫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水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基礎,也是城市農村工農業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從大禹治水到李冰修筑都江堰,人和水的關系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
上世紀90年代初,為解決洛南縣城以及永豐、四皓兩鄉(鎮)用水問題,以洛惠渠為水源修建了供水工程,一直以來都是縣城的主要供水源。近年來,隨著城鄉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量的增加,由于引水樞紐缺乏調蓄能力,使設計灌溉面積5.3萬畝的洛惠渠灌區實際灌溉面積不足1.5萬畝,城鄉生活及工業用水與農業灌溉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解決洛南縣城和永豐、四皓兩鄉(鎮)生活及工業用水問題,恢復洛惠渠灌溉面積,洛南縣張坪水庫于2013年5月在保安鎮八道河村開工了。
張坪水庫位于南洛河干流上游,地處洛南縣保安鎮八道河村,距縣城32公里。水庫籌建管理處負責人穆社民介紹說:“這個項目主要建設水庫樞紐大壩、繞壩道路和庫區移民三大板塊。目前整個工程已完成投資2.3億元,樞紐大壩已建至1112高程,年底前所有土建工程將全部完工,繞壩道路在今年1月已經建成通車,庫區移民有114戶339人搬遷到位,剩余24戶待小渠川移民安置小區建成后進行搬遷。”
洛南縣張坪水庫作為我市2015年重點項目之一,屬Ⅳ等小(一)型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64.4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4180萬立方米。干流長度22.7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5%。大壩壩型為細石混凝土砌塊石重力壩,壩頂高程1123米,最大壩高52米,壩頂長200米,壩頂寬6.0米,總庫容99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64萬立方米,死庫容200萬立方米,回水長度3.5公里,水庫樞紐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設計年均可供水量2.69萬立方米。水庫建成后可滿足縣城30萬人供水、15萬畝農田灌溉和洛河新型工業園區部分用水需求,有效提高防洪標準,減輕洛河下游防洪壓力,同時形成6平方千米的倉圣湖旅游風景區,對于將洛河源地區打造成為西安周邊百公里以內不可替代的第二生活區起到重要帶動作用。
同時,張坪水庫的修建也必將為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城鄉供水安全保障和開發洛河源景區、打造全域旅游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庫區移民 改善群眾生活環境
“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不僅是換個地方生活,更是換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以前住在山里,山大溝深,極不方便。搬到城里這個陽光庭院后,坐車快捷了,娃們上學也近了,就醫都方便。做夢也想不到,一下子過上了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這是保安鎮及洛源鎮涉及水庫移民搬遷的大部分群眾的心聲。
剛開始搬遷時,村民們萬分不舍地看著世代居住的地方,一想到不得不離開自己栽種的核桃樹、柿子樹和自己喂養的豬時,村民們也很擔憂,“剛搬遷進城里的安置房時,我們也曾擔心日子過得沒有以前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看到一部分村民隨著移民搬遷做生意、打工后,想到搬遷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致富機會,現在我們就盼著水庫能盡快建好,到時候或許可以回去和親戚合開個農家樂,早點過上紅火的小日子!”居住在洛南縣城陽光庭院廉租房的搬遷戶姚存娃說到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目前屬于他們自己的安置房還沒有交鑰匙,他和家里人還暫時住在陽光庭院,但是他對自己的新房、新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期待與憧憬。
“這里有著我們太多的回憶,雖然日子有時候過得清貧,但說搬就搬還真是舍不得啊。”還未搬到安置房的八道河村村民王雙民說。但是就像其他村民所說的那樣,“看看周邊鄉鎮都發展得很好,心里真是羨慕啊!如今,水庫的開工建設也是為了我們發展的更好,或許有一天,因為張坪水庫的建設我們也會成為別人羨慕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