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澤平
5月16日上午,天氣晴好,鎮安縣木王鎮桂林村漂亮的人工湖在微風吹拂下,清波蕩漾。亭子上,村民熊明高正抱著孫子給兩千公里外上海工作的兒子兒媳視頻聊天。熊明高說:“兒子兒媳兩年多回來不到兩三次,我在家里幫他們帶孩子,但我們經常能通過視頻聊天,孫子和他爸媽天天都能在手機上見面。而幾年前,這兒壓根就電話不通,更別說這樣的視頻聊天了。”
桂林村距鎮安縣城60公里,是木王國家森林公園4A級旅游景區所在地。村內白玉盆、烏龜背金書、太山廟、玉皇廟等景點與國家木王森林公園景點相得益彰,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被譽為“天然氧吧”,有“植物的世界,動物的王國”之美稱。
“上十年前,桂林村交通還很落后,村上只有一條土路通往外界,晴天路上塵土飛,雨天路上兩腳泥,一天一趟班車,如果下大雪就徹底封閉了。受困于交通,山上核桃、板栗、高山苦蕎、中藥材等很多農副產品都賣不出去,家家戶戶都窮得叮當響。”桂林村黨支部書記孟賢余說,上個縣城得坐4個以上小時的班車,不少家庭祖孫幾代人都沒進過縣城上過西安。隨著木王山森林公園的開發,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寬敞的345國道穿村而過,到省會西安或到縣城只需一個多小時,并且沿路都是風景。
桂林村的巨大變化,得益于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木王山的旅游開發。
擁有綠水青山就能賺得金山銀山。2016年,桂林村依托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優勢,以“村莊園林化、沿線景觀化、農村現代化”創建思路,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屋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村內景點、民居、河流、森林等打造展示原生態的農村景觀,形成了“花壇繞房,青瓦灰墻,窗明屋亮,綠樹掩映”的生態避暑勝地、養生天堂、桂林村莊。
木王山旅游產業興了,桂林村也變美了,群眾的日子也更好過了。
桂林村五組村民阮榮州,以前辦過小賣部、種過藥材,但都不景氣。2013年,老阮和家里一商量,就開起來了農家樂,看到木王山的游客多了,村里正在搞美麗鄉村建設,老阮又投資90多萬元,蓋起四層小樓,裝修一新接待四方游客。憑借農家樂的固定生意,老阮一家已經在縣城投資100多萬元購買了兩套商品房,現在他家固定資產已經超過400萬元。和老阮一樣依靠旅游致富的,村里就有十幾家。
50多歲的吳子林患有心臟病,一家4口人,母親年事已高,兩個弟弟,一個殘疾,一個患有精神病。這樣的家庭,讓他成為桂林村出了名的貧困戶。“我們這里有句俗語叫‘洋芋糊湯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以前對于我們這樣的家庭,一天要是在冬天能吃上洋芋糊湯,烤上木樁疙瘩火,就心滿意足了。”吳子林說,他沒想到自己一家還能過上如今的好日子。
桂林村有繁殖野生天麻的歷史,隨著天麻種植技術的革新,吳子林在主動參加村上組織的天麻農技培訓后也找到了致富秘訣,他沒用幾年就成了當地的天麻種植專家。2018年,在木王山杜鵑花會上,吳子林利用參加天麻展銷會,和幾個外地藥商簽訂了購銷合同,當年就掙了10萬元,順利實現脫貧。2019年,吳子林翻種5畝天麻又賣了13萬元,光請人挖天麻工資就是兩萬多元。
據了解,桂林村近年來依托旅游優勢,就地轉移就業110多人,2018年農家樂經營48戶年收入達22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62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5萬多元,遠遠高出全縣當年人均純收入。
桂林村,這個鎮安曾經最偏遠最閉塞最貧窮的村子,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