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全力推動“兩拆一提升”落地見效
本報記者 陳波 余婷
當清晨的暖陽驅散冬日的嚴寒,在山城鎮安,兩公里多的臨街綠化亮化,使城市“容光煥發”,當城內橫七豎八的違法公告牌被一一拆除,人們的視野開闊了,城市環境更美了……
全市“兩拆一提升”工作開展以來,鎮安縣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找準城市建設管理“病灶”、開出提質增效“良方”,善作善成、久久為功,一幅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依法明理 拆出城市空間
“雖然占的地方不大,但我也了解政府的政策,我會積極配合做好違建拆除。”11月23日,在鎮安縣福利院附近,班道銀的灶房由于違建,被縣城管局工作人員依法拆除。
拆除違建“零容忍”,人性執法顯溫情。位于高速路、102省道沿線的永樂街辦王家坪社區、青河社區是城鄉接合部。多年來,在鐵路建設、高速路修建等城市建設過程中,亂搭亂建等違法建筑物、構筑物尤為明顯。
“針對這兩個重點社區,我們實行‘兩個專班三條專線’的工作方法。”永樂街辦副鎮長王章明介紹,從鎮辦干部、社區工作者及片長中抽調40名人員,成立兩個工作專班,設立政策宣講、現場拆除、綠化亮化三條專線,且同步開展工作。短短十余天,拆除違法建筑95處12303平方米,社區環境面貌大幅改善。
今年以來,鎮安縣面對建設用地緊張、違建現象突出的嚴峻形勢,制定出臺《鎮安縣“兩拆一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配套制定違法廣告整治、天然氣入戶工程等6個子方案和三年行動任務清單,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推進措施、一抓到底推進”工作機制,做到“一盤棋”謀劃、“一股勁”攻堅、“一條心”落實。
抓住關鍵 建立公開機制
一棟違建的拆除,要經過分層動員、宣傳造勢、調查摸底、編號申報、搬離騰空、現場拆除、組織清場消除隱患……
位于縣城西部的云蓋寺鎮,面對拆違進入“拔釘啃骨”的新階段,率先采用航拍技術,開展無人機拍攝巡查和實地勘察相結合的方式,分析典型點位,集中攻堅。并在“兩拆一提升”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三拆一提升”的思路,增加“農民危房拆除”這一項,消除農村房屋安全隱患。
云蓋寺鎮副鎮長朱昌斌說,通過提前介入溝通、依法以理服人,同時提供后續幫扶,老百姓配合拆違拆危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據了解,鎮安縣在拆違行動中始終堅持“三條”原則,即拆違必合法、凡事要有據、程序要到位,堅決杜絕違規操作、暗箱操作。為此,縣上抓住公職人員“簽字背書”、部門單位系統排查、執法部門依法履職三個關鍵環節,在全縣公職人員中建立查處違法建設公開承諾機制,切實從思想上和心理上讓公職人員參與拆違、支持拆違、敬畏拆違,織牢違建治理網格,切實讓公職人員“不敢違”、部門單位“不庇違”、執法部門“嚴治違”。
截至目前,全縣共拆除違法建筑212處3.07萬平方米,全縣基本完成縣城、集鎮、國省縣鄉公路沿線違規戶外廣告拆除整治任務,共拆除各類廣告6086塊,清理富余城市家具和優化整治通信電力設施473處。
拆管并重 共建美好家園
“違建不是一拆了之,而是要打好拆違還路、拆違增綠、拆違改造、拆違添景、拆違興業等‘組合拳’。”鎮安縣城管局辦公室主任毛航說,我們一個總的理念是,讓人民群眾共享拆違的成果,逐步讓縣城恢復“顏值”。
為了讓拆違成果惠及于民,鎮安縣堅持城鄉一體、鎮村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則,統籌實施城市更新,通過拆墻讓地、拆違建綠還景于民,為縣城品質提升騰出了發展空間。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資3200萬元,完成迎賓路4.2公里“白改黑”改造、打通人行道700米、改造提升公園3個、臨街綠化亮化2.4公里、天然氣入戶2200戶、建設旅游公廁3座、自動氣象監測站2個,啟動了縣河健身步道項目和桂花綜合改造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鎮安縣還以12個棚戶區改造項目、1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十大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十大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十大城市管理提升工程等“五個十”城建項目為抓手,全面推動城市建設更新行動,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