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曹勇)今年以來,柞水縣通過科技研發、訂單種植、龍頭企業培育等措施推進中藥材規模種植,努力把中藥產業打造成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助推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抓科技研發,提升藥材種植水平。圍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秦巴山區高品質中藥材規?;a示范研究》項目,進行野生科管補植,已完成野生科管連翹1200多畝,規范化種植連翹600多畝,預計9月份將提前進入項目結題驗收階段。積極與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建立科研基地和研發團隊,共同選育適合當地生產需要的優良品種,推廣中藥材大田標準化種植與技術,提高柞水中藥材產品質量。
抓訂單種植,提升藥材種植規模。加強與縣中藥加工企業溝通對接,完善藥材種植回收合同,優于市場價收購,與銘浩、秦茂、世紀等企業簽訂4000畝訂單,徹底解除藥農的后顧之憂。同時,圍繞品種引進、規模種植、精深加工、訂單銷售、品牌打造等環節,逐步擴大中藥產業基地規模。
抓龍頭培育,提升中藥企業帶動能力。鼓勵支持中藥材經營主體與農戶以土地租賃、產品回收、股份合作、產品捆綁等方式,建立起“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利益聯結關系,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龍頭企業公司流轉土地統一種植、管理、加工和銷售,農戶通過收取土地租金、勞務報酬、收益分紅、參與生產、參與種植等方式,實現穩定增收。
抓品牌打造,提升中藥產業知名度。搶抓科技部定點幫扶和省內外大專院校、中醫藥科研院所資源優勢的機遇,加快中藥產業研發中心建設,成立盤龍醫藥研究所和秦嶺特效藥材研究所,引進了陜南唯一的骨傷及腫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項目。鼓勵企業爭創知名品牌,先后培育南五味子、金銀花、盤龍七、重樓等主導品種,保護紅豆杉、鐵棒錘、銀杏、林麝等瀕危品種,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廣闊的中藥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