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典型報道
本報記者 王倩 謝非
“勝利,今兒體溫多少?屋里還缺啥東西,你給我說,我給想辦法買。”1月1日一大早,黃國芳照例來到片區村民肖勝利的家門口,進行巡察和體溫監測登記。“天冷你打個電話問就行,不用專門跑。”屋里的肖勝利在窗口報體溫。黃國芳一邊登記一邊說:“疫情面前無小事,每天來看看才踏實嘛。”
黃國芳是柞水縣鳳凰鎮金鳳村第四片區的片長,自疫情防控措施升級以來,她每天在片區逐戶排查,詢問是否有從疫情中高風險地區返鄉的人員。肖勝利就是在排查中被發現是2021年12月初從西安回鄉的。她將肖勝利的情況上報村級“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指揮所后,接到安排肖勝利居家隔離,并每天進行體溫監測的處置要求。黃國芳不敢馬虎,每天在片區進行巡察、勸導村民不隨意流動、并留意在外人員的返鄉動向。“其實片區內的住戶,誰家有在外務工的人,誰家有在外求學的學生,每家的情況我都清楚,但現在是特殊時期,再加上年前是返鄉高峰時期,還是不能大意。”黃國芳說。
正是因為各個片區有專門負責的片區長,同疫情防控一線上的各級黨員干部一起聚力,在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鳳凰鎮各個村的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上級的部署要求都做得井井有條,村民紛紛表示,各項管理細致貼心,讓人很有安全感。
鳳凰鎮目前的疫情防控成效,和縣上推行實施的“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機制密不可分。“拿村上來說,每個村配備的村干部是有限的,而需要管理服務的村民卻多達幾千,基層日常事務繁重,難免會出現工作效率低下,干群關系疏遠的現象,自推行‘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以后,身邊人管身邊事,群眾表達訴求更方便,解決問題更高效。”鳳凰鎮政法委員劉國恩介紹,全鎮轄8個村和1個社區,共有49個村民小組1.5萬多人,轄區面積大,群眾居住分散,基層社會治理難度大。
“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機制實施以來,鳳凰鎮打破原有的鎮村干部包組的老辦法,各村結合群眾居住地域分布現狀,以居住院落為中心,以合理性、便捷性為前提,每個片區內群眾以居住20-30戶,80-120人左右為原則,把全鎮劃分為193個片區。“這樣細分后,便于日常管理,也提升了片區群眾對片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劉國恩介紹道。此外,每個片區以黨員、能人、有威望的群眾為優先,選出一名片區長,采取聘用制,并頒發聘任書,明確片長統籌環境衛生,防汛防滑、防火、民政、計生、就業、社保、綜治、疫情防控等工作職責,充分發揮片區長對本片區群眾生產生活狀況熟悉的優勢,確保本片區“全覆蓋,無死角”。
為了提高“盯”的實效,鎮綜治辦組織干部到各村開展“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應知應會知識培訓,進一步提升村委會對片長的管理能力。同時,還進行片長規范口袋書及一體監測、一鍵指揮臺賬填寫培訓,指導片長熟練掌握“視聯網”APP使用,并建立片區微信群,確保片區“戶戶通”,讓片長知道自己的工作職責,主動承擔收集基礎信息、反映群眾訴求、解決群眾問題、排查化解矛盾、動員群眾參與管理等職能,保證村級管理措施落實更加精確和高效。
片長明確了“盯”的職責,村民還得知曉訴求給誰反映。為了打通精準高效服務的“路障”,鳳凰鎮綜治中心印制了含有片長個人信息及工作職責的“聯心卡”,并將卡片分發給群眾,讓片區群眾知道片區由誰來管理,知道以后有事先找誰,把群眾與片長的心聯結在一起。
“我這片區19戶群眾,我每天反復宣講疫情防控政策和防疫要求,大家都很清楚了,沒有人隨意流動,都很配合。”片長黃書英說,她以前是村上一組的小組長,組上有110多戶人,有時通知個事情,十天半月過去了,還有人不知道,現在就專“盯”這十來戶,相當于任務分解了,壓力變小了,管理的也更精細了。“在這次疫情防控上,‘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機制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個片區一二十戶人,政策和要求很快就傳達下去了,對于鎮防肺辦反饋的風險地區返回人員也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核實與管控,更精準更有效率了。”黃書英說。
群眾的反饋是映射工作干得好與否的一面鏡子。近日,村民吳祠明得知自己片區的片長汪學明和村鎮工作人員一起在鳳凰西卡口頂著寒風堅守執勤,他特地在家里烤了紅薯送到執勤點,執勤人員推辭著不要,吳祠明執意給他們放下紅薯,說:“你們守護我們大家,我們心里踏實,幾個熱紅薯,希望也能給你們一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