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忠誠 王蕾)今年以來,柞水縣通過夯責任、建機制、評實績多方發力,扭住有人管、補短板、優服務“三個關鍵”,著力提升“三無”小區治理水平,有力解決“三無”小區治理難題。
結合“三無”小區治理工作主體職能職責,柞水縣制作發放領導小組、行業部門、鎮辦社區、包抓單位、產權主體“五方”責任提醒卡,構建“515”責任體系,明晰職責任務。領導小組推行“一考五評”機制,實行過程把控和結果考評;包抓單位落實“一包五幫”責任,明確87個單位推行“1+N”幫扶模式;行業部門實行“一推五聯”模式,整合住建、發改等行業資源優勢;屬地鎮辦抓實“一優五建”責任,打牢軟硬件基礎;產權主體完成“一管五配”任務,發揮主體能動性。通過上下貫通、條塊聯動,整合資源力量,推進“三無”小區共建共治。
柞水縣全面實行“16413”黨建引領工作機制,發揮小區黨支部橋梁紐帶作用,爭取包抓單位支持,堅持“未改造先規劃”制定小區治理方案、網格分布圖,實行“一圖管理”。統籌小區黨員群眾力量,組建支部委員會、網格管理隊伍、黨員突擊隊、業主委員會、志愿服務隊、應急處置隊6支隊伍,引導其擔當盡責,服務小區治理。居民分為紅色示范戶、粉色放心戶、黃色特殊戶、藍色常態戶,實行“四色”分類管理。各小區群策群力,制定居民公約,強化居民自治。嚴格落實黨務、財務、便民信息“三務”公開,促進民事民議、民主監督。
縣上統籌縣域“三無”小區實際,優先選取文武、東門等6個“三無”小區先行先試,帶動全面進步。領導小組推行“周研判、月調度”工作機制,召開周研判會議、現場觀摩會6次,并采取“一匯報一點評”梳理存在問題,指導工作推進。成立專項督導組、建立工作交流群,實時實地掌握工作開展情況,下發治理任務清單3期,促動各點探索。開展“三無”小區治理工作“擂臺賽”,將30個“三無”小區分為5組,每周隨機確定2組進行組內評比,現場測評排名,對工作領先的頒發流動紅旗、推進不力的給予黃牌警告,激勵先進、鞭策后進雙向發力,推動“三無”小區穩步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