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蘇蘇州9月16日電 題:江蘇盛澤:江南小鎮“衣被天下”
中新社記者 鄧敏 谷華
“出產錦繡之鄉,積聚綾羅之地。”“日出萬綢,衣被天下。”這兩句話分別出自馮夢龍的《醒世恒言》和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形容的都是江蘇蘇州盛澤鎮。
盛澤地處蘇州最南端,唐朝時即盛產貢品“吳綾”,清代時與蘇州、杭州、湖州并稱為“四大綢都”。如今,這里以不足150平方公里面積、約40萬人口,位列中國“百強鎮”第五,并成長出恒力集團、盛虹集團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全鎮的紡織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實現了“千億級產業、千億級市場、千億級企業”,織造年產能達130億米,幾乎夠全球每人做一件衣服。
千年時光荏苒,絲綢文化的傳承始終不曾斷線,堅守與創新的融合推動著“盛澤織造”加快走向世界。
龍泉禧里絲綢科技有限公司外貿負責人徐秋晨告訴中新社記者,他們以絲綢為中心開發系列產品,并開創出真絲的新“玩法”,比如將非遺盤扣做成胸針,目前在美國、日本、歐洲等海外市場非常受歡迎。
成立于1969年的江蘇華佳集團始終堅守“做好一根絲”的理念,其白廠絲達到國家最高等級6A,成為愛馬仕、香奈兒、迪奧等世界知名時尚品牌的供應商。華佳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雪英說:“我們一直在創新面料產品,除了抗菌面料、可機洗面料,還有防皺的、抗紫外線等等,以解決真絲絲綢的痛點。”
9月15日,江蘇蘇州盛澤跨境電商選品中心內展示的各種紡織品。中新社記者 谷華 攝盛澤,盛于絲綢,但并未止步于絲綢。這里既有以絲綢為本、以非遺技術為藝的宋錦品牌“上久楷”,也有能生產出強度堪比鋼絲的工業絲的恒力集團,還有由盛虹集團牽頭組建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創新與創造讓傳統紡織業實現了質的飛躍。
江蘇羅曼羅蘭集團戶外新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南說,他將在法國參加業內久負盛名的巴黎PV展。
江南向記者展示了一款新型面料,“它的正面材料來自于蓖麻籽,反面的材料是玉米纖維,再加上特殊的膠水,最后染色而成。整塊布沒有印花,卻有印花的效果。”江南說,這塊布料97%都是生物基材料。
現在,AI(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在不斷賦能紡織業。在盛澤,一些紡織企業通過AI視覺檢測胚物中經常出現的臟污、并緯等缺陷,不僅提高了布匹生產質量,也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據介紹,AI智能驗布機在生產效率上可達每分鐘60米,比人工提高一倍;在檢測效率上高達85%,比人工提高30%。
近年來,為了讓“盛澤織造”品牌進一步走出去,當地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助推盛澤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孵化。據盛澤鎮副鎮長陸子平介紹,2024年5月啟動了“絲路·南華跨境電商產業園”,今年上半年已實現對東南亞等地外貿進出口額近2.2億美元,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額8億元人民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