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5全球濱海論壇新聞通氣會正式宣布2025全球濱海論壇將于9月24日至25日在江蘇省鹽城市召開。
在黃海之濱的鹽城,一場以“零碳”為目標的綠色革命,正悄然改變這座城市的產業基因與發展軌跡。
作為全國首批、江蘇首個碳達峰試點城市,鹽城并不僅僅滿足于“追風逐日”,而是以射陽港、大豐港、濱海港三大零碳產業園為先導,在全國率先探索“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管理智慧化、設施低碳化、認證國際化”的“五化”協同路徑,奮力書寫著從“零”起步的綠色答卷。
國際合作綠色產業園。鹽城市委宣傳部供圖綠色動能澎湃
大豐港零碳產業園3公里外,一座13.76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正源源不斷生產著綠電。
“綠電從這里出發,一直傳輸到110千伏錦城變電站,此后分成兩路,一路通過專線流向零碳園區,直接供應企業使用,多余的綠電通過另一路上大電網。當新能源發電不足時,大電網還可為園區用電兜底?!贝筘S港零碳產業園負責人介紹,去年底,大豐區通過對國網變電站的改造,為園區騰出一條專線,在不改變國網供電架構的基礎上,保證綠電從生產到消納的路徑完全獨立,實現物理可溯源。
鹽城擁有得天獨厚的新能源優勢,今年1至7月,鹽城新能源發電量21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9%,占全社會用電量70.2%。豐富的綠電資源為零碳園區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零碳園區的核心邏輯就是綠電高比例就地消納。”國網鹽城供電公司相關人士解釋,為此,鹽城深入推進“綠電進園區”“綠電進企業”工程,創新性地在園區內改造國網變電站,打造綠電直供的“高速公路”,并配套建設儲能電站,實現削峰填谷,提高綠電利用率。目前,鹽城全市已建成投運12個共享儲能電站,并網容量達206萬千瓦,規模和投資額居全省首位。通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射陽、大豐、濱海的三大零碳產業園已全部實現可溯源綠電接入,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不竭的綠色電力。
從規劃建設伊始,鹽城市就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園區“毛細血管”。夜幕降臨,射陽港零碳產業園道路兩側的智慧路燈緩緩亮起。這些路燈不僅采用節能LED光源,還集成光伏發電、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等功能,成為園區低碳基礎設施的縮影。
“我們正推動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向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復合型園區轉變?!鄙潢柛劢洕_發區負責人表示,低碳基礎設施不僅降低園區碳排放,也提升營商環境吸引力。
當下,各零碳園區隨處可見如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驗型風機、發電步道、充電樁等低碳設施,綠意鋪陳在園區的每個角落。這里不僅是新能源技術的試驗場,更是未來綠色工業和生態文明的縮影,一個新型零碳生態圈在鹽城成為現實。
光伏發電。鹽城市委宣傳部供圖產業升級提速
在鹽城,零碳園區建設不是簡單的綠電替代,而是全產業鏈的綠色變革。
“建設零碳產業園,鹽城有方案、有規劃、有遠見?!丙}城市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射陽港零碳產業園、大豐港零碳產業園、濱海港零碳產業園分別立足“綠電+新型電力系統”“綠電+氫能”“綠電+冷能”,構建差異發展、互動并進的良好格局。
綠電物理可溯源,讓大豐港零碳產業園脫穎而出。大豐港零碳產業園圍繞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推進鋼鐵、造紙、化工轉型升級發展。
挖掘“綠電+冷能”的資源稟賦,濱海港零碳產業園建設國內首座LNG冷能交換中心,打造一流LNG冷能零碳利用創新研發基地和國家級LNG冷能應用示范園區;積極培育液空儲能、冷能空分、冷能發電、凍干食品、冰雪休閑等產業,推進“東數海算”“東數綠算”海洋算力中心建設。
與此同時,為科學精準地實現碳盤查和碳管理,鹽城零碳產業園積極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過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構建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
在射陽港零碳產業園的智慧物聯網管理平臺上,相關企業以及園區倉儲區、生活區等功能區域的碳排放情況一目了然。從某企業的碳盤查界面可以看到該企業通過屋頂光伏發電使用的綠電占比達20.72%,通過國網購買綠電占比79.28%,通過使用綠色能源減排的二氧化碳相當于植樹590棵。
這樣的智慧化管理恰如“最強大腦”,為園區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未來,鹽城市還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探索碳排放實時預測和調度,進一步打造吸引企業投資、新興產業發展的新名片。
風電產業。鹽城市委宣傳部供圖“標準”引領未來
認證國際化是零碳園區建設的重要方向,鹽城積極與國內外權威認證機構合作,共同構建可借鑒、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碳足跡核算評價體系和標準體系。
大豐港零碳產業園主動對接國內外雙碳領域知名管理機構,推動綠電溯源認證、產品碳足跡認證等標準與國際接軌。目前,已吸引BSI(英標協會)、CQC(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18家碳服務國際機構入駐,可滿足園區企業零碳全生命周期服務需求。以園區一企業為例,自落戶后,不僅享受到豐富的綠電資源,還通過國際認證提升產品的國際認可度,成功打開歐洲和北美市場。
當前新國際貿易格局下,國外主導的碳足跡認證正逐漸由自愿認證轉向強制性認證?!捌髽I通過園區平臺自主申報,即可獲得國際認可的‘綠色身份證’,實現高效‘出海’。”大豐港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這張“身份證”,讓鹽城制造的綠色屬性獲得世界背書。
從黃海之濱的“風光無限”到零碳園區的“從零起步”,鹽城正以“五化”協同推進低碳經濟走向更廣闊未來。在這片熱土上,綠色不僅是發展的底色,更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氣。鹽城,這座“海上風電第一城”,正憑借零碳園區的創新實踐,為勇當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碳路先鋒”寫下生動的綠色注腳。(劉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