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杜燕 陳杭)2025年,北京將積極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建立投入增長機制,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
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北京市市長殷勇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24年,北京做優做強先進制造業,制定實施醫療器械、新材料等40項細分產業支持政策;醫藥健康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北汽、小米、理想等重點整車項目陸續投產、在京生產新能源汽車約30萬輛、增長近3倍,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集成電路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未來產業蓬勃發展,火箭大街啟動建設,實現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擬人奔跑。
報告提出,2025年,北京將積極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建立投入增長機制,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加快6G實驗室和6G創新產業集聚區等項目建設,打造低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先導區,完善首批10個育新基地功能。支持一批種子項目落地轉化,梯度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強化應用場景牽引,加快商業星座組網等試點示范,舉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
2025年,北京還將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速建設光網之都、萬兆之城,推動全市5G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激發數據要素活力,加快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打造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深入開展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試點,完善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功能。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計劃,鼓勵醫療、教育、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推進雙智城市建設逐步向平原新城和中心城區延伸。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壯大數字服務產業,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