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月25日電 (婁瀚錕 李秋瑩)自2024年11月8日中國對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以來,韓國赴華旅游的熱情被進一步點燃,上海的城市街頭也有了顯著變化。
位于靜安區的大潤發平型關店率先感受到這股熱潮,因其在韓國社交平臺上意外走紅,不少韓國游客也將超市選購納入旅行的一項計劃。“這些韓國游客多為20歲至30歲的年輕女性,她們通常在周四或周五從韓國啟程,利用周末開啟上海之旅,并在行程尾聲來到超市采購。她們熱衷于購買休閑食品,如餅干、蛋卷,以及小規格白酒等。”大潤發平型關店潘經理透露。對此,超市方也采取了不少針對性的措施:增添韓語標識,完善商品分類引導指示,為員工配備多語種翻譯軟件,方便為顧客介紹商品。
超市新增韓語標識。婁瀚錕 攝記者在超市采訪時,遇到不少韓國游客前來采購商品,有游客分享了自己來滬的旅行體驗。“首先上海相較于其他國家的城市,規模較大且都市化程度高,所以很時尚。上海的南京東路這個地方比較漂亮,也有很多小商品店,我感覺很好,很想以后來留學,也很喜歡這里的食物搭配。”
餐飲行業同樣受到韓國游客的青睞。“韓國客人多以三四人的家庭或朋友組團形式前來消費,不少人更會通過線上平臺參考推薦菜品來點單。”人和館肇嘉浜路店店長畢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費大廚辣椒炒肉上海新天地店大廚胡勇軍告訴記者:“面對外國顧客增多的情況,費大廚在上海新天地店、人民廣場來福士店、悅薈廣場店等境外游客集中的門店,增設了韓語、英語指示牌,并將菜單升級為中、韓、英多種語言版本。”
飯店門口新增韓語、英語指示牌。婁瀚錕 攝飯店內一位就餐的韓國游客表示:“這是我第二次來中國,我很高興,我很想再來一次。因為中國免簽政策,這次在上海待了5天4夜,這次是我和家人們一起來的。”
隨著韓國游客持續涌入,上海的商家們正積極調整服務策略、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多元文化需求。這不僅為城市經濟注入了新活力,也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