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夏曉倫)清晨六點,北京朝陽區的李先生通過手機下單的新鮮果蔬已配送到家,這是即時配送服務的日常寫照;與此同時,山西臨猗縣的果農正在電商直播間里打包剛采摘的蘋果,這些通過冷鏈物流發往全國的鮮果,將在48小時內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這兩個跨越城鄉的消費場景,正是當下我國電商平臺激活多元消費的縮影。
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品質化、即時化、下沉化的鮮明特征。各地區各部門也明確提出深化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鼓勵發展新型零售模式,為電商行業發展指明方向。數據顯示,2024年即時零售規模達7800億元,同比增速高于網絡零售整體增速,30分鐘達的即時消費成為居民消費新增長點。
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電商平臺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即時零售通過“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即時配送”的閉環體系,實現了商超、醫藥等多品類的高效履約,消費群體也持續擴容。
以電商平臺京東為例,其在消費趨勢洞察與實踐上持續發力。在近日舉辦的京東超市11周年發布會上,京東超市宣布未來三年用戶數目標將增至5億,圍繞“商品、品牌、品類、渠道、效率”推出五大助力舉措,全面賦能品牌高質量增長。
依托覆蓋全國的倉儲網絡,京東實現90%區縣“211限時達”,并通過全鏈路數字化幫助供應商優化生產。針對下沉市場,其“衛星倉”模式與區域商超共建配送體系,讓縣域消費者享受同等時效服務。在產業賦能方面,京東超市啟動產業帶扶持計劃,推動地方特產上行,同時推廣綠色包裝回收,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有專家表示,從城市到鄉村,從生鮮到家電,電商平臺正通過技術創新與模式迭代,不斷拓展消費邊界。隨著供應鏈韌性增強、城鄉渠道貫通、綠色消費普及,電商平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未來,在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雙重推動下,行業企業將繼續深化消費洞察,以多元舉措激活市場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