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視點:激活民間投資是穩經濟大局的關鍵落子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是穩經濟大盤的關鍵抓手。9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民間投資對穩就業穩經濟具有重要作用。要聚焦企業關切的突出問題,在擴大準入、打通堵點、強化保障等方面實施一批務實舉措,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民間投資發展。
此次會議對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部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選擇。
長期以來,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這組數據生動詮釋了民間投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市場經濟活力和高質量發展成色。
當前,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但基礎仍需鞏固。在這一關鍵時期,加大民間投資支持力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就是激活中國經濟的“一池春水”,為穩就業、穩經濟注入確定性力量。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根本在于打通堵點、消除隱憂,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盡管政策層面持續釋放鼓勵民間投資的信號,但實踐中仍存在“彈簧門”“玻璃門”等現象。一些領域準入門檻依然過高,政府采購中面向中小企業的份額保障仍需加強。這些堵點痛點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因此,此次會議也提出,“要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破除限制民間投資的各種隱性壁壘”。只有持續破堵點、拓領域,為民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期的發展環境,才能讓民企敢投、愿投、能投。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核心在于優化服務保障,破解融資難題。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滋養。金融體系不僅是為其輸血造血、提供發展動能的源泉,更是其突破瓶頸、轉型升級的關鍵助推器。這就要求金融支持必須精準施策:既要通過普惠信貸潤澤廣大小微企業,解決其融資難的生存之憂;也要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等融資,為民營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支持。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關鍵在于引導投資方向,釋放增長潛能。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質生產力、新興服務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蘊含著巨大投資機遇。支持民間資本在這些領域大顯身手,既是擴大投資的現實需要,也是優化經濟結構的長遠考量。正如會議提出“要拓寬民間投資空間,支持民間資本加大新質生產力、新興服務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拓寬民間投資空間并引導其進入新領域,會直接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創造大量高質量的就業崗位,為提升國家長期競爭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民間投資如同市場經濟中的“一池春水”,活水涌動方能滋養經濟高質量發展之樹。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方協同發力。唯有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環境,才能讓民營企業預期更穩、信心更足、活力更強,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