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3時,隨著西遼河干流補水水頭成功抵達安樂屯,與下游既有水面銜接,829公里河道實現全線有水,這是繼今年春季首次全線過流后,順利實現西遼河干流年內再次全線過流目標,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松遼委”)積極探索強化西遼河流域體制機制法治管理新路徑,協調推進西遼河干流、老哈河、孝莊河河道治理,嚴控工程運行、河道過流、取用水監管,全力推動西遼河干流再次全線貫通。
“汛期調度是鞏固春季成果、邁向常態過流的關鍵一戰。我們必須以流域區域聯動為核心,以剛性約束為抓手,以智慧調度為支撐,壓實各方責任,確保水頭順暢下行、生態效益持續釋放,形成‘一盤棋’的攻堅格局。”松遼委副主任郭海說。
——協同發力,織密多源聯調“保障網”。
“這次汛期調度,我們首次將引綽濟遼工程補水納入調度體系,一定要加強工程運行全流程監管,盯緊莫力廟出口段出水態勢與水量變化,動態調整上游水庫下泄流量,調控好各斷面過流量。”調度專班工作會議上,松遼委總規劃師林嵐強調。
調度工作啟動以來,引綽濟遼工程向莫力廟水庫補水0.45億立方米;東臺子、德日蘇寶冷、紅山三座水庫累計泄放水量1.63億立方米。依托視頻級聯集控平臺,實現對莫力廟出口、臺河口水利樞紐等關鍵節點實時水量、水勢和工程狀態的多維度感知,有效輸水過程連續穩定。
——多措并舉,筑牢全域護河“防火墻”。
松遼委水資源處副處長姜長龍長期駐守通遼段關鍵節點,“為確保水頭順利推進、河道暢通無阻,我們采取了‘分段駐守+動態巡查’的監管模式,建立起‘巡查預警—快速響應—協同處置’的全鏈條監管機制,確保水頭每推進一公里,監管就跟進一公里。”
面對高含沙、小流量等挑戰,水文監測隊伍采用“固定監測+移動驗證”雙重測驗機制,為調度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入汛以來,我們持續開展老哈河河口、張家灣等6處重點過流斷面水文監測,累計報送數據11000余組,根據調度需要,還增設臨時過流監測斷面15處,完成流量測驗159次,滾動完成雨水情分析預報669站次、雨水情信息91期。”松遼委水文局(信息中心)局長寧方貴介紹。
——雙輪驅動,鑄就安全度汛“金鐘罩”。
汛期暴雨如注,老哈河水勢洶涌。面對超警洪水,松遼委提前派出工作組、專家組駐守一線,晝夜盯防防洪薄弱環節,精準制定堤防加固、水毀修復及應急搶險方案,督促地方逐段壓實巡查責任、預置搶險物料,牢牢守住“堤防不決口”的安全底線。
“正是防洪搶險與雨洪資源利用的雙輪驅動,鑄就了支撐西遼河干流安全度汛、全線過流的堅實屏障。”松遼委防御處處長左海陽說。
“我們將繼續聚焦推動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流域水安全目標任務,構建更智慧、更韌性的水資源管理體系,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為美麗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水利動能。”松遼委主任張延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