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7%,城鎮開發邊界內70%以上是存量空間。”在自然資源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謝海霞表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存量空間的盤活優化已成為城市工作中普遍性和持續性的任務,是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核心支撐,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路徑,將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城市內生活力,為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日前,自然資源部組織制定并審議通過了《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謝海霞介紹,《指南》加強了針對存量空間的各類專題研究。城市存量空間的盤活優化,本質上是城市存量空間資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再配置過程。通過加強項目評估、市場評估、財政分析、資產權益配置等各類專題研究,提升詳細規劃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更好發揮規劃引領作用,“項目跟著規劃走”,保障存量空間盤活優化項目的實施,更符合安全可靠、經濟有效、財務可行、財政可行、環境優化和社會和諧的標準。
記者注意到,中央城市工作會后,北京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存量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工作的通知》,通過創新存量地區詳細規劃方法,加強規劃對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的統籌、支撐、保障作用。
“北京城鎮化率已達88%,城市發展已率先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楊浚表示,盤活存量空間、推動城市更新已成為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推動北京超大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實現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重點和關鍵。
楊浚介紹,北京積極推動詳細規劃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將原來折疊起來的規劃在時間維度拉開,創新性地探索將北京城鎮地區約3563平方公里用地范圍劃分為1371個規劃街區,先在空間維度以規劃街區為基本單元,夯實安全空間本底、框定空間規模總量、確定城市運行基礎設施,再在時間維度分階段按需深化規劃到地塊,并在深化過程中根據更新治理需求精準匹配空間要素資源,引導實現要素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
“后續,我們將在自然資源部的指導下,進一步按照《指南》,在‘一張圖’上促進詳細規劃發揮資源配置、要素保障的重要作用,適應存量時代內涵式發展需求,努力為超大城市存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北京經驗。”楊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