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資本市場向好勢頭持續鞏固,私募基金產品分紅動作頻頻。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31日,在有業績展示的5558只私募產品中,今年共有1135只產品實施分紅,占比達20.42%。這些產品合計分紅1443次,合計分紅金額151.58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1.67億元相比,大增263.76%。
對于私募分紅規模的顯著提升,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認為,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第一,私募基金整體業績表現突出,年內平均收益率達24%,實現正收益的產品占比超過九成;第二,分紅有助于投資者將賬面浮盈轉化為實際收益,增強“落袋為安”的體驗,提升持有信心和對管理人的信任;第三,通過分紅,管理人可將部分浮動收益轉化為確定性收入,并按照合同約定優先從分紅金額中提取業績報酬,提前兌現管理收益。同時,隨著資金持續流入私募市場,部分管理人也通過分紅適度控制產品規模,避免因規模過快擴張而影響投資策略的執行效果,維護現有持有人的利益。
從投資策略維度看,股票策略產品是分紅主力軍。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票策略產品合計分紅848次,分紅金額達115.86億元,占分紅總額的76.43%,遠超其他策略類型。股票策略產品的優異業績為實施分紅奠定了堅實基礎。排排網財富研究總監劉有華表示,股票策略分紅占比高,一方面得益于2025年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的支撐,部分股票策略產品持倉的優質標的股價上漲疊加業績兌現,為分紅提供了充足的利潤基礎;另一方面股票策略私募普遍重視通過分紅向投資者傳遞業績信心,尤其是在市場波動期,穩定的分紅能增強投資者黏性和產品的吸引力。
在其他策略產品中,多資產策略今年以來合計分紅209次,分紅金額13.76億元,占比為9.08%,其分紅能力得益于跨資產配置的靈活性,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均能實現一定收益;期貨及衍生品策略與債券策略分紅金額基本持平,分別為9.36億元和9.37億元,占比均為6.18%,前者受益于商品市場的趨勢性機會,后者則依托固定收益類資產的穩定現金流;組合基金分紅規模相對較小,分紅65次共計3.23億元,占比為2.13%。
從管理模式來看,主觀私募與量化私募的分紅積極性呈現分化態勢。其中,主觀私募產品今年以來分紅達943次,分紅金額100.42億元,占比66.25%;量化私募產品盡管今年業績表現搶眼,分紅金額卻僅為51.16億元,占比33.75%,分紅金額約為主觀產品的一半。對于此現象,劉有華解釋道:“主觀私募更注重長期價值投資,傾向于在組合盈利達到預期目標后通過分紅回饋投資者,同時通過分紅調整組合倉位,落袋為安;而量化私募以策略模型為核心,持倉周期相對靈活,更多關注策略的持續有效性與資金利用效率,分紅決策往往與模型信號、產品申贖節奏關聯更緊密,因此在分紅頻率和金額上相對保守。”
此外,從私募機構分紅規模來看,百億私募的分紅主導地位顯著。截至10月31日,100億元以上規模私募旗下產品今年以來分紅152次,分紅金額達54.79億元,占比高達36.14%,在分紅金額上明顯領先于其他規模梯隊。“百億私募分紅金額領先,首要原因是其產品規模基數大,即使在相同分紅比例下,分紅金額也更突出。”李春瑜表示,同時,百億私募通常具備更成熟的投研體系和風險控制能力,業績穩定性更強,具備持續分紅的基礎;此外,作為行業頭部機構,百億私募更注重品牌建設,通過穩定分紅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吸引長期資金流入,形成“業績—分紅—資金”的良性循環。(本報記者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