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到來,出游熱來臨。記者檢索在線旅游平臺的相關數據后發現,今年暑期出境游預訂人次同比增長近五成,其中前往非洲的人數同比增長約103%。到東非看野生動物大遷徙成為今夏人們出境游的一大選擇。
每年7月起,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等野生動物從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追逐水源和青草至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構成野生動物大遷徙景觀。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一只長頸鹿從角馬群旁經過。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角馬和斑馬在馬拉河邊休整,準備過河。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成千上萬頭角馬渡過馬拉河。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成群的角馬飛奔過河。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大批角馬橫渡馬拉河。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幾只橫渡馬拉河的角馬成功上岸。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西南與坦桑尼亞交界處,與之相鄰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位于坦桑尼亞西北部,兩者共同構成了壯觀的馬拉-塞倫蓋蒂生態系統。每年7至9月,北部的馬賽馬拉水草豐美,南部的塞倫蓋蒂則處于旱季。于是大量的角馬、斑馬等野生動物北上穿越馬拉河,追逐水草來到馬賽馬拉。10至11月它們又啟程返回塞倫蓋蒂,等待來年的遷徙。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馬拉河,喝水的斑馬被河中捕食的鱷魚嚇跑。
↑這是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拍攝的角馬。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剛成功捕獲一只角馬的雄獅在大草原上吼叫。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禿鷲爭奪食物。
↑渡過馬拉河來到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眾多角馬休息、覓食。
7月的馬拉河邊,難以計數的角馬和斑馬成群正分布在附近的草原上。它們將擇機渡過馬拉河,進入馬賽馬拉。橫渡馬拉河的遷徙隊伍要經受被伺機而動的鱷魚吃掉或者溺水的風險,上演一場“生死之渡”。
當渡過馬拉河的遷徙隊伍剛剛放松警惕就地休息,潛伏中的獅子、鬣狗等捕獵者已經開始悄悄地注視著自己的獵物……
在東非草原的角馬和斑馬踏上遷徙之路的時候,生活在我國藏北羌塘高原、青海可可西里和新疆阿爾金山區域的藏羚羊即將完成為繁衍開啟的遷徙進程。
這是青藏高原上一片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每年的5至7月,成千上萬的雌性藏羚羊生產前一個月左右開始集結,在本能的召喚下,翻山越嶺,穿越荒漠,堅定不移地前往數百公里之外世代繁衍的“大產房”。
↑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的西藏那曲市申扎縣買巴鄉魯確塘草原上,待產的藏羚羊沐浴在晚霞中。
↑一群雌性藏羚羊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進行繁殖遷徙。
↑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拍攝的遷徙中的雌性藏羚羊群。
↑一群雌性藏羚羊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進行繁殖遷徙。
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藏羚羊演化出保暖極佳的絨毛。過去,為了用它們的絨毛制作“沙圖什”披肩牟利,偷獵分子將槍口對準了藏羚羊……1995年,整個藏羚羊的種群數量下降到50000-75000只。
為了保護藏羚羊,我國政府在青藏高原開展反盜獵武裝斗爭,藏羚羊棲息的羌塘、可可西里、阿爾金山也分別建立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一群雌性藏羚羊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繁殖遷徙。
↑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拍攝的遷徙中的雌藏羚羊群。
↑一群雌性藏羚羊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繁殖遷徙。
↑↓一群雌性藏羚羊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進行繁殖遷徙,它們時時保持警惕。
↑森隆藏布河地處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深處。每年7月,在這里出生的藏羚羊幼崽都要跟隨母羊遷徙至棲息地。每到這時,藏羚羊們會齊聚森隆藏布河西岸,陸續過河,場面蔚為壯觀。
↑管護隊員救助一只被激流沖走的藏羚羊幼崽。
在記者近日采訪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有73個野生動物管護站陸續建立,共有780名野生動物專業管護員守護著藏羚羊的遷徙之路。如今,藏羚羊種群數在西藏境內就已經增長到超過30萬只。人們甚至有機會在途徑自然保護區的公路上目睹浩浩蕩蕩前往荒原深處繁衍下一代的藏羚羊遷徙隊伍。
↑這是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繁殖遷徙中的藏羚羊。
————鏡頭對話————
————編者按————
鏡頭連接時空,影像對話世界。“鏡頭連中外”以鏡頭為媒,影像為記,透過攝影記者的視野溝通中國與世界,呈現多彩的文明交流畫卷。
策劃:王建華
攝影:姜帆 旦增尼瑪曲珠 劉金海 孫瑞博
資料照片:費茂華 董江輝 孟晨光 張晨 陳誠 呂帥 李亞輝 田光雨
制作:孫瑞博
視覺設計:劉瓊
新華社攝影部 非洲總分社 西藏分社 聯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