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版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及“索引、附錄”(5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合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5日推出50卷《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及3卷《索引、附錄》,這是東京審判的庭審證據首次在全球范圍內完整出版。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美、中、英、蘇、法、澳、荷、加、新、菲、印十一國代表聯合國,對在亞洲戰場挑起戰爭和在戰爭中犯下廣泛暴行的日本進行了審判。審判地點在東京,被稱為“東京審判”。這場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國際審判,是奠定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法律基石。
最新出版的50卷《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日文版)及3卷《索引、附錄》(中文版),把東京審判過程中被法庭認可采納的總計3915件、約3萬余頁、共計53卷的證據材料以及近5萬條索引,首次完整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這些法庭證據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被美軍繳獲的日本政府未及銷毀的秘密檔案;還包括紅十字會或其會員團體的報告書和有關的個別人員的報告,以及與案件有關的私人日記的摘錄、信札和其他的私人文件等。這是東京審判開庭以來第一次將法庭證據影印出版,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
作為東京審判的關鍵文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的出版不僅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以及施行“南京大屠殺”等累累罪行的相關證據的集中展現,更是對日本右翼否認侵略罪行和“南京大屠殺”等對華暴行罪的最直接、最有力的駁斥。在今年5月的美國書展上,這套叢書將作為中國主賓國的重要活動舉行全球首發。
為便于讀者閱讀、檢索,3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索引、附錄》由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事件名索引、文獻名索引、其他名詞索引等組成,并附有中英、中日詞語對照表。編纂人員比對原始檔案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差異,逐字查核法庭證據記錄中的數千例訛錯,并進行了校勘。
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自從2011年5月成立以來,系統開展了對東京審判文獻的搜集、整理、翻譯、出版等工作。2013年9月,國家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出版了80卷、近5萬頁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真實、完整地再現了東京審判的庭審全記錄,包括法庭成立、立證準備、檢方立證、辯方立證、法庭判決等審判全過程。
東京審判不僅是影響深遠的審判,也是關系重大的學術研究課題。為了便于學者研究,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還編纂出版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索引、附錄》《東京審判文集》《東京審判研究手冊》、《梅汝傲東京審判文稿》等書籍。《東京審判日志》《東京審判辭典》也正在編纂過程中。中心還制定了翻譯西方和日本關于東京審判論著的龐大計劃。目前已翻譯出版《東京審判:被忘卻的紐倫堡》《超越勝者之正義--東京戰最審判再檢討》《紐倫堡和東京審判之后——1945-1968年間日本與西德的“歷史清算”》等書籍。
與此同時,中國學者對東京審判的中國團隊情況、日本對華侵略暴行罪、東京審判司法管轄權問題、東京審判與美國、東京審判文獻等相關研究工作,也正在全面展開。(記者張建松、孫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