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實施后,如何消解其對女性就業帶來的副作用?省兩會中,省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副主席馮仁強的建議引起關注。
去年11月30日,浙江省送出一個鼓勵生育的大禮包,包括延長產假、推出育兒假等。而落實這些獎勵政策的重任,則落到了用人單位的頭上。“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這些政策離真正落地還有點距離。”馮仁強委員表示。如何改變這一局面?馮仁強提出了一套方案——所得稅加計扣除,它是在實際發生數額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數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措施。這樣,既能有效分擔企業負擔,又能激勵企業保障女性員工就業權益,更能鼓勵女性員工的生育意愿,而且操作簡單方便。
對于女性生育的現狀和未來,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的評論員也有話要說——
對女性權益的保護,還不夠
本報評論員陳江:就業性別歧視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相信大多數職業女性都曾受此困擾,恐怕是個世界性難題。
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后,生育福利加碼了,社會一片叫好之聲,但女性就業歧視問題加劇了,現實中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女性表現得更加“小心翼翼”。
去年泡泡瑪特招聘職員,僅限女性填“計劃生育”的選項,一時間輿論嘩然。一家主要消費群體為女性的品牌,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社會輿論的反彈就相當大。這個典型事例反映出:作為生育的直接承擔者,女性得到的權益保護還遠遠不夠。
給企業減負,讓社會分擔更多生育成本
本報評論員高路:為了提高女性生育意愿,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當然,降低成本不是要降低女性職工的報酬,也不是要減少女性職工的福利,而是要建立一種用工成本的分攤機制,讓社會更多地參與承擔生育成本。哪些是個人要承擔的,哪些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哪些需要由社會來承擔,得有一本清楚明白的賬。
政協委員建議的所得稅加計扣除是一種辦法。另外,延長男性職工的產假,讓男性也承擔起照顧的責任,以及完善生育保險制度,說到底也是成本分攤。把原來集中于單個女性、單個家庭身上的壓力,通過各種辦法分攤出去,避免用人單位因為害怕承擔過高的用工成本,在用工上陷入兩難的境地,這是解企業的后顧之憂,也是在給職業女性撐腰,有助于提升家庭的生育意愿。
做得好的企業,應受到大力表彰
本報評論員項向榮:女性在結婚生子后,要兼顧家庭和事業。有些公司會認為,女性生育后會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中,就不給女性晉升的機會,即便她很優秀。這是一些公司從利己角度出發的短視行為。
對女性生育的態度,基本可以體現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心。這方面做得好的企業,應該受到大力表彰和宣傳,從而讓企業界形成通過鼓勵生育來提升品牌價值的良好氛圍。